大连大学舞蹈编导专业自2009年设立以来,凭借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综合类院校中颇具竞争力的特色专业。该专业依托音乐学院资源,形成了"能编、能演、会教学"的复合型培养体系,在课程设置上覆盖芭蕾、民族舞、现代舞等多元舞种,并融入乐理、视唱练耳、艺术概论等理论课程,构建起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框架。从师资配置到硬件设施,从国际交流到就业出口,该专业呈现出鲜明的办学特点。
一、专业建设与师资构成
舞蹈编导专业现有专任教师7-10人,包含副教授2人、硕士生导师3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比20%,并聘请国内外知名编导参与教学。教师团队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和"荷花奖"舞蹈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中屡获殊荣,形成了以创编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研体系。教学设施方面,学校配备3个现代化排练厅,经升级改造后能充分满足日常训练与剧目创作需求。
二、课程体系与能力塑造
课程设置突出"宽基础、强实践"特点,包含三个层级:
- 技术基础课:芭蕾基训、中国古典舞基训、民族民间舞构成核心技能培养模块
- 创编理论课:舞蹈编导技法、舞蹈作品赏析、中外舞蹈史强化创作思维
- 综合实践课:通过教学剧目排演、多媒体舞蹈编辑等课程衔接行业需求
特别设置的古舞与流行舞课程,既传承传统文化又对接当代艺术潮流,而舞美灯光设计、舞蹈心理学等跨学科内容则拓展了学生的职业适应面。
三、实践平台与学术成果
专业依托大连大学舞蹈团打造实践平台,该团体曾赴法国、日本、韩国进行文化交流,并参演央视及省级电视台晚会。近年来师生作品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二、三等奖,教师编创作品斩获辽宁省"荷花杯"编导金奖。学校通过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支持原创剧目开发,同时与德国福特旺根艺术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音乐学院建立合作,为学生提供国际研修机会。
四、升学就业与培养成效
毕业生呈现多元化发展路径:
- 升学深造:约30%学生考取南京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及欧美知名院校研究生
- 职业发展:主要就业于少年宫、艺术学校、演艺团体,部分进入上海迪士尼乐园、省市歌舞剧院从事创作表演
- 社会评价:据2022年数据,专业满意度评分达85%以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创编能力与教学技能认可度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专业对文化课要求执行辽宁省艺术类统考分数线,更注重专业素养考核,为具有艺术特长的学生提供升学通道。
五、发展定位与社会价值
该专业立足"服务辽宁,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通过"本硕一体化"培养体系衔接高层次人才培养。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其"艺术+科技"课程创新(如多媒体舞蹈编辑)和"舞蹈美育推广"社会服务项目,正逐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随着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持续获批和国际交流网络扩展,专业影响力有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