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大学的小学教育(师范)专业是浙江省教师教育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77年成立的舟山师范学校。经过多年发展,该专业已形成集学科教学能力、教育科研素养、实践创新能力于一体的培养体系,尤其在海洋文化融合教育和跨学科教学能力塑造上独具特色。作为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建设教师教育基地,其培养目标直指新时代小学教育改革需求,致力于输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型教育工作者。
在培养目标层面,专业聚焦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强调学生需掌握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和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课程设计突出“一专多能”,要求学生至少胜任两门小学主干学科和一门其他课程教学,同时具备班主任工作能力和教育科研基础。这种目标设定既符合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了多维通道。
专业的核心优势体现在三大维度:
- 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2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2人、博士12人,另聘有6位校外特级教师;
- 实践平台完善,建有微格实验室、文理科实训中心及陶艺工作室等特色教学空间,依托10余所省级教师发展学校构建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培养链;
- 科研成果丰硕,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获国家社科基金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形成教学理论与课堂改进的良性互动。
课程体系以小学教育学和儿童发展心理学为理论基石,强化学科教学法的实战训练。主干课程涵盖:
- 基础理论模块: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科研方法
- 学科教学模块:小学语文/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 特色拓展模块:手工制作DIY、版画创作、海洋人文课程
这种“理论+技能+特色”的课程结构,既夯实专业基础,又凸显海洋文化育人的地域特色。实践教学环节占比超过30%,通过师范生技能竞赛、志愿服务等载体,近五年学生在全国教学技能大赛、浙江省经典诵读竞赛等赛事中累计获奖40余项。
就业去向呈现高专业性与强地域辐射特点:
- 80%毕业生进入浙江各地教育局下属小学,如杭州奥体实验小学、绍兴鲁迅小学等知名院校;
- 约15%选择继续深造,典型读研单位包括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师范名校;
- 部分优秀毕业生快速成长为区域教育骨干,如2024届孔旻昊入职当年即获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指导资格。
该专业通过“卓越教师实验班”等创新培养模式,持续输出具有海岛教育情怀和现代教学技能的优质师资。其将传统师范教育与海洋文化相结合的探索,为浙江省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特色化样本,印证了“立足本土、面向未来”的办学理念。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