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华德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校级重点专业,依托学校“985基因”的办学底蕴,形成了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该专业以新工科建设为导向,深度融合产业需求,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和OBE教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具备系统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复合型工程师。专业在校友会2025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中获评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6★),毕业生在电力、自动化、智能制造等领域的高质量就业占比显著。
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专业课程设计注重强弱电结合与软硬件协同,构建了覆盖全产业链的知识框架:
- 基础课程:包括电路分析、C语言设计与应用、工程制图等,夯实数学与工程科学基础;
- 核心课程: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PLC技术等,强化电气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
- 实践模块:通过工业控制网络、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等课程,结合校企共建实验室(如哈尔滨华德学院-台达电机与电力拖动实验室)开展项目实训。
课程体系强调“四结合”原则——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强电与弱电结合、计算机技术与电机电气技术结合、实验与系统实训结合,确保学生掌握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学模式与校企合作
专业采用导师制培养和项目驱动教学,与哈尔滨九洲电气有限公司等中国民营科技百强企业深度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直链:
- 名企协同育人: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将真实项目(如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嵌入教学,学生通过“做中学”提升实战能力;
- 理实一体化课堂:针对PLC技术等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师边讲解边指导操作,例如在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中,学生团队多次斩获东北赛区一等奖;
- 英才班试点:选拔优秀学生进入英才班,配备学术导师和企业导师,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近三年毕业生进入宁德时代、京东方科技集团等500强企业的比例超35%。
师资力量与科研支持
专业拥有一支“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其中:
- 计京鸿教授(系主任)主导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带领学生获全国仿真创新应用大赛奖项;
- 张娜副教授深耕电气控制领域,发表论文20余篇,获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
- 王琳琳正高级工程师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建筑电气低压配电设计研究》,指导学生获蓝桥杯大赛省一等奖。
科研方面,团队完成国家级、省级课题2项,获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出版教材10余本,为教学提供前沿技术支撑。
就业前景与升学路径
专业连续多年位列国家绿牌专业,就业率与薪资水平双高:
- 就业领域:涵盖发电厂、电网调度、电力设计、工业控制等,35%毕业生从事电气设备维护与调试,15%进入电力系统运行管理岗位;
- 典型雇主:包括中达电通、汇川技术、吉利汽车等名企,部分学生入职首年薪资达行业平均水平的1.5倍;
- 升学方向:优秀毕业生可保送至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近三年升学率超10%。
通过“产教融合+竞赛赋能”的双轮驱动,哈尔滨华德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已形成从知识传授到职业发展的完整生态链,为区域经济升级与国家新基建战略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