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的新兴专业,景德镇陶瓷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自2023年正式招生以来,聚焦电化学储能与热储能两大方向,致力于解决行业人才短缺问题。该专业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科优势,以跨学科交叉融合为特色,培养能够支撑“双碳”目标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整合能源动力、材料、物理与化学等多领域知识,学生将在储能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中发挥关键作用。
专业背景与定位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能源低碳转型展开。随着储能配置需求快速增长,行业面临技术突破与人才供给的双重挑战。景德镇陶瓷大学抓住这一机遇,将专业方向细化为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等电化学储能领域,以及太阳能光热、工业余热回收等热储能领域。课程体系强调“产学研用”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强化工程实践能力。
培养体系以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核心,构建多层次课程结构:
- 基础理论课程涵盖能源转换原理、储能材料学、热力学分析;
- 专业方向课程包括电化学储能器件设计、储热系统优化、储能安全评估;
- 实践教学环节依托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开展材料制备、性能测试等实训。
师资与科研实力体现显著优势,专业教师团队11人中包含4名教授与3名副教授,博士学位教师占比90.9%,海外研修经历教师占比45.5%。团队曾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等荣誉,科研方向覆盖陶瓷基储能材料开发、高温储热系统优化等前沿领域。实验室配备原位电化学测试系统、高精度热分析仪等设备,支撑学生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
就业与升学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可进入新能源企业、电力系统、科研院所从事技术开发与管理工作,或选择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动力等方向研究生。学院考研上线率连续三年超50%,部分学生进入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机构深造。行业需求方面,储能系统工程师、电池材料研发员等岗位年均增长率达25%以上,薪资水平位于制造业前列。
招生与培养特色突出地域产业联动,专业依托景德镇陶瓷产业基础,开发陶瓷基储热材料等特色研究方向。在选考科目要求上,河北省物理类考生需首选物理+再选化学,凸显对理科基础的重视。学费标准为每年4940元,与同类工科专业持平,性价比优势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