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商学院的金融科技(校企订单班)是该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重点特色专业,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致力于培养兼具金融理论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核心,通过校企联合订单班培养机制,将行业需求与课程设计紧密结合,形成“技术+金融”的跨学科融合特色。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科技市场规模突破6000亿元(2023年数据),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该专业通过定制化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与前沿技术接轨的成长路径。
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
校企订单班采用“国家战略引导、产业分析驱动、岗位能力匹配”的培养路径,与金融机构及科技企业深度合作。例如,学院与北京知链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将真实企业案例引入课堂,通过VBSE商科跨专业综合实验室和智能财务共享实践教学中心等平台,实现“教学—实践—就业”全链条贯通。企业高管直接参与课程设计,如注册金融科技分析师(CFTA)能力标准被融入核心课程模块,确保学生掌握量化交易、金融大数据分析等实战技能。
跨学科课程体系
课程设计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用户体验=金融科技”的逻辑展开,分为两类培养方向:
- 企业订单班:侧重技术应用,核心课程包括:
- Python计算机编程与数据库技术
- 量化技术与程序化交易
- 金融科技理论与风险管理
- 双语教学课程如微观经济学和公司金融
- 3+1+1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强化国际化视野,引入机器学习原理及应用和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等前沿课程,并与海外院校合作开设金融科技产品分析与应用等模块,为学生攻读海外硕士奠定基础。
师资与资源保障
专业师资团队由“专职教师—企业高管—国际名师”三部分构成:
- 专职教师中包括12名副教授职称的资深学者,负责理论教学;
- 企业导师来自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如用友新道和金隽教育科技,提供行业经验与实战指导;
- 国际名师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里克·马斯金定期开展讲座,拓展学生全球视野。此外,学院建成7个实训室和5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覆盖财务大数据分析、区块链应用等技术场景。
就业与升学前景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涵盖以下方向:
- 传统金融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岗位(如智能投顾、金融产品设计)
- 新兴科技企业的数据分析、风险管理岗位
- 政府及监管机构的金融科技政策研究岗位
近三年就业率超过98%,部分学生通过本硕直通项目进入海外名校深造,如韩国大邱大学、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等,实现“五年本硕连读”的升学路径。
创新合作与产业联动
2024年成立的数字经济产业学院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与中国建设银行高陵支行等机构探索“银校产教融合”新模式,推动金融学科建设与实践能力培养协同发展。通过引入行业导师和联合开发教材,学院持续优化课程内容,确保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升级需求动态匹配,为陕西乃至全国的金融科技行业输送“懂技术、精数据、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