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创办于2007年,是国内较早设立该专业的院校之一。该专业以计算机学科为主、艺术学科为辅,形成交叉复合型培养体系,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聚焦交互式可视化与数字内容创作方向,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开发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依托虚拟现实技术、游戏开发等前沿领域,专业建设成果显著,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进入全国前9%,稳居广西区内第一。
一、专业定位与学科特色
作为广西特色优势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以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为核心,服务于传媒与文化产业建设。其发展方向涵盖科学/信息可视化、扩展现实(VR/AR/MR)、数字孪生等领域,强调在数字内容创作中实现技术应用与创新。专业群联动动画、视觉传达设计等学科,形成资源共享优势,其中《虚拟现实技术》课程获谷歌公司认证,《游戏策划》等课程入选广西区一流课程并参评国家级项目。
二、课程体系与技术能力培养
课程设置分为技术基础与方向模块两大板块:
- 核心技术课程:包括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夯实编程与算法基础;
- 方向深化课程:如游戏引擎应用与开发、实时虚拟现实技术、移动互联开发技术,侧重实践能力;
- 艺术素养课程:角色与场景设计、界面设计等,强化美学与创意表达。
通过JAVA程序设计、WEB前端开发技术等课程,学生可掌握全栈开发能力,满足数字媒体领域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
三、实践资源与校企协同
专业配备虚拟现实实验室、数字游戏开发实验室等16个实验实训场所,设备总值达895万元。校企合作覆盖上海曼恒数字科技、桂林力港网络科技等企业,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挑战杯竞赛等赛事中累计获国家级奖项23项,自治区级奖项200余项,凸显以赛促学的培养模式。
四、就业方向与职业发展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游戏开发、新媒体工程、数字创意产业三大领域,具体岗位包括:
- 技术研发类:游戏引擎工程师、虚拟现实开发工程师;
- 内容创作类:互动媒体设计师、数字孪生项目策划;
- 运营管理类:数字产品经理、全栈开发运维工程师。
职业发展路径明确,毕业五年内可成长为具备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行业骨干,部分人才进入科研院所从事技术研究。
五、培养模式与航天精神融合
专业强调航天品质,将社会责任与工程伦理融入教学,要求学生综合考虑技术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的影响。通过创新思维与表达、人机交互原理等课程,培养既懂技术又具人文素养的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这种“技术+艺术+责任”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数字媒体领域展现出独特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