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大学自2021年成立安全与应急管理工程学院以来,其应急技术与管理本科专业逐渐成为区域特色鲜明的培养方向。该专业立足山西省产业特点,聚焦矿山、化工、消防等领域的应急管理需求,通过交叉学科融合与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具备安全科学与工程理论知识与应急技术实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下从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就业前景及学院资源五个维度展开分析。
在专业定位上,该专业强调应用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依托山西省煤炭资源与工业基础,将矿山安全作为核心特色方向。教学内容覆盖公共安全、工业生产、灾害防控等多个场景,注重学生对突发事件全周期的应对能力,包括预防、监测、处置和恢复等环节。例如,学院与山西焦煤集团等企业合作建立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煤矿安全防控的实践场景,强化产教融合培养路径。
课程体系以工学为基础,结合管理学与信息技术,形成多维度知识结构:
- 核心理论课程包括安全科学、安全技术与工程、应急风险评估等,夯实专业基础;
- 特色课程如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应急救援与疏散技术,聚焦实操技能;
- 新兴交叉领域引入工业互联网+智慧应急、VR+应急指挥与演练等前沿内容,适应智能化应急管理趋势。这种课程设计既保留了传统安全工程学科的系统性,又融入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技术,契合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
从教学模式来看,该专业采用“1+2+1”分段培养:
- 第一年侧重通识教育与基础素质课程,如数学、化学及工程伦理;
- 第二至三年聚焦专业课程与实验教学,通过智能安全防控实验室、应急自救实训实验室等平台强化技术应用;
- 第四年安排校外实习与毕业设计,依托校企合作单位完成真实项目训练。同时,学院推行“双导师制”,校内教师负责理论教学,企业专家指导实践环节,确保学生掌握从风险评估到应急指挥的全流程能力。
就业前景方面,该专业毕业生可在公共安全部门、矿山企业、消防机构等领域从事管理、技术开发、监测监控等工作。据行业数据显示,应届生起薪约5000-7000元,具备5年经验者薪资可达12000-18000元。随着国家对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视,尤其在山西等能源大省,企业对具备矿山安全专长的人才需求持续增长。此外,学院近三年学生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4项、省级奖项41项,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支撑专业发展的学院资源同样突出:
- 师资力量:专任教师28人中,博士占比53.6%,硕士生导师12人,双师型教师6人,科研方向涵盖煤岩动力灾害防控、安全智能管控等领域;
- 科研平台:拥有煤矿粉尘智能监测与防控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近三年承担国家级项目5项,发表论文100余篇;
- 实验设施:建设VR+应急指挥与演练实验室、智慧应急-STC高性能单片机联合实验室,模拟真实灾害场景提升应急决策能力。这些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从理论学习到科研创新的完整支撑体系,强化了专业建设的可持续性。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