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领域。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紧跟国家“双碳”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于2022年组建天府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学院,其下设的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聚焦锂电、光伏等前沿领域,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操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该专业依托校企深度合作、特色课程体系及先进实训资源,构建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新能源行业输送一线紧缺人才。
课程体系:多学科交叉融合夯实专业基础
该专业课程设置以基础化学与电工电子技术为核心理论支撑,结合新能源产业技术发展需求,形成“材料制备-生产制造-检测管理”全链条知识体系。
- 核心课程包括:
- 锂离子电池材料制备技术(涵盖正负极材料合成工艺)
- 晶硅组件制备技术(聚焦光伏材料加工)
- 新能源材料检测技术(引入XRD、SEM等现代分析手段)
- 特色课程如电气控制与PLC、化工制图强化学生设备操作与工程设计能力,而化工单元操作技术等课程融入虚拟仿真实训,提升复杂工况应对能力。这一课程体系紧密对接万华化学、通威太阳能等合作企业的生产标准,实现“所学即所用”。
实践平台:产教协同驱动技能提升
专业拥有20余个校内实训室和20余家校外实践基地,形成“虚实结合、校企联动”的实践教学网络。
- 校内资源:
- 先进能源实验室开展锂电材料合成实验
- 分析检测实训室配备光谱仪、电化学工作站等设备,支撑材料性能测试
- 企业协同:
- 与中创新航、金象赛瑞共建现代学徒制班,实施“三分精准施教”模式
- 学生在通威班、万华班中参与真实项目,掌握晶硅切片、电池封装等产线关键技术
这种“四阶递进塑能”培养路径(认知→基础→综合→创新)确保学生从课堂到岗位无缝衔接,近年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二等奖1项,省级奖项超20项。
就业前景:产业风口催生多元岗位
专业面向锂离子电池、光伏组件、新能源材料三大领域,就业覆盖生产制造、质量管控、技术管理等环节。
- 主要岗位:
- 生产工程师(电池材料合成、组件组装)
- 检测技术员(材料性能分析、产品质检)
- 工艺优化师(产线效率提升、工艺参数调整)
- 合作企业如天华时代、德恩精工提供岗位需求,毕业生可从事光伏太阳能电池生产、锂电制造品质管理等工作,起薪普遍高于传统制造业。
据学院统计,近三年该专业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且双师型教师占比47%,通过引入四川大学肖丹教授团队,进一步强化了技术研发与产业服务能力。
发展定位:区域产业与国家战略双重赋能
专业以服务眉山“1+3”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为核心)为目标,通过五双协同育人机制(双主体、双导师、双基地、双证书、双评价),打造“全省一流”专业群。
- 政策支撑:
- 对接《四川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中锂电产业集群建设
- 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新能源产业链布局
- 创新突破:
- 锂电分析检测中心、化工虚拟仿真实训室等新建平台推动技术迭代
- 与伊诺达博医药等企业共建产教研联盟,探索材料跨界应用
这种“高能级产教学研训用融合”模式,使专业成为区域新能源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蓄水池”,为眉山建设千亿锂电产业基地提供持续人才供给。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