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业务的会计核算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环节,涉及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大要素的归集与分配。实务操作需严格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通过生产成本科目实现费用与产出的精准匹配。本文通过典型例题解析,梳理材料领用、人工计提、费用分摊及完工结转的关键处理逻辑,帮助掌握生产业务的全流程账务处理。
一、材料领用核算
直接材料分配:
车间领用甲材料5,000元用于B产品生产,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B产品 5,000
贷:原材料——甲材料 5,000
该分录体现材料从仓储转入生产过程的价值转移。
多产品材料分配:
若生产甲、乙产品分别领用A材料100,000元、50,000元,车间一般耗用5,000元: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100,000
借:生产成本——乙产品 50,000
借:制造费用 5,000
贷:原材料——A材料 155,000。
特殊处理场景:
- 替代用料:需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调整实际与定额差异
- 未使用材料退库:红字冲减原生产成本科目
二、人工费用核算
直接人工计提:
计提生产工人工资180,000元:
借:生产成本——直接人工 18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80,000
该操作需同步记录社保代扣:
贷:其他应付款——社保个人部分。
跨期调整规则:
- 次月发放上月工资:需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过渡
- 补提往年工资:追溯调整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分配逻辑:
- 计件工资:按产品产量比例分配至具体成本对象
- 计时工资:根据生产工时分摊至多产品线
三、制造费用处理
费用归集阶段:
车间发生水电费30,000元、备品消耗20,000元:
借:制造费用——水电费 30,000
借:制造费用——机物料 2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
分配方法:
- 生产工时法:按产品实际耗用工时比例分配
- 机器工时法:适用于自动化产线的费用分摊
- 标准成本法:基于定额成本进行差异分析
月末结转分录:
将50,000元制造费用分配至甲、乙产品: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30,000
借:生产成本——乙产品 20,000
贷:制造费用 50,000。
四、完工产品结转
生产成本归集:
汇总直接材料300,000元、人工200,000元、制造费用100,000元:
借:生产成本 600,000
贷:原材料 30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200,000
贷:制造费用 100,000。
完工入库处理:
假设本月生产600件产品全部完工:
借:库存商品 600,000
贷:生产成本 600,000
需同步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常用约当产量法保留未完工产品价值。
异常处理:
- 生产成本余额异常:核查材料超耗或工时记录错误
- 库存商品账实不符:启动存货盘点程序
五、税务联动与风险控制
增值税处理:
- 非正常损失需做进项税额转出
- 委托加工物资消费税计入成本科目
所得税校验:
- 暂估入库材料需在汇算清缴前取得发票
- 人工成本占比超过营收15%需提供合理性说明
内控要点:
- 三单匹配:采购单、入库单、发票需完全对应
- ERP预警:设置存货周转率<3次/年的自动排查机制
- 区块链存证:固化生产工单与成本分摊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