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大学人工智能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智能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科优势,构建了"基础理论+技术应用+产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该专业2019年获批招生,2020年全国215所高校专业评估中位列B+类第75名,2024年入选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近三年就业率超95%,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形成显著优势,毕业生服务于华为、百度等头部企业。
学科定位与专业特色
专业以智能技术应用开发为核心方向,构建"新工科+产业需求"协同育人机制。作为辽宁省首批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人工智能专业,拥有智能检测与自动化装置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产业学院,引入Ascend技术和Mindspore框架教学资源,开发《智能仓储调度系统》等国家专利3项。2024年新增AI作曲实验室,实现人工智能与音乐艺术的跨界融合。
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实施三层次课程架构:
- 数理基础层:
- 机器学习及应用(64课时)构建算法模型基础
-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48课时)掌握TensorFlow开发技能
- 技术应用层:
- 《计算机视觉技术与应用》训练图像识别能力
-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开发智能对话系统
- 产业实践层:
- 在华为Atlas 200DK实验室完成智能小车开发
- 参与雄安新区智慧城市AI规划横向课题。学生团队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开发的《智能审计风险预警系统》获国家软件著作权。
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
组建"学术+产业"双师型团队:
- 博士化率85%,含辽宁省教学名师2人、华为认证讲师8人
- 建设装备制造综合自动化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和智能机器人国家研究院
- 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发表SCI论文64篇
- 开发的《工业视觉检测系统》应用于20余家制造企业,精度达0.01mm级。
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
构建四级进阶培养体系:
- 基础实训:200课时掌握Python编程与数据清洗
- 专项实践:在华为ICT人才培养基地完成AI模型部署
- 综合创新:参与辽宁智能制造2025规划项目
- 国际拓展:通过本硕直通项目赴澳洲国立大学深造。与新松机器人共建实践基地,实现毕业设计真题率100%。
就业前景与职业发展
形成多元化就业网络:
- 科技企业:40%任职AI算法工程师
- 智能制造:25%服务华晨宝马等车企
- 科研院所:20%进入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
- 学术深造:15%考取东北大学等名校。特色方向AI+艺术毕业生可从事数字音乐制作,5年平均薪酬达12.8万元。2025年校招中,华为月薪19k岗位占比提升至35%。
该专业通过"硬核技术+跨界融合"双轮驱动,在工业视觉检测与智能语音交互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随着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实施,建议增设《AI伦理与法规》课程,深化与国家超算中心在超大规模模型训练的合作,为数字中国建设输送兼具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025年新获批的人工智能专硕点,将成为区域AI人才培养的新引擎。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