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所立足轨道交通行业的高职院校,蚌埠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学院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展现出鲜明的产教融合特色。该专业以三年制专科形式培养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会计理论与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起覆盖财务核算、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的全链条能力培养体系。从财务会计到管理会计,从审计实务到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既夯实专业基础又对接行业前沿,为学生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职业发展奠定根基。
在培养目标上,专业聚焦双核能力塑造:一是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包括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等传统会计技能;二是大数据分析能力,通过Python数据处理、财务数据可视化等课程,使学生掌握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决策信息的技术手段。这种能力结构设计直接呼应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关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要求。值得关注的是,专业特别设置煤炭企业会计等特色课程,依托蚌埠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强化学生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等领域的行业适应力。
课程体系采用"三阶递进"结构:
- 公共基础课涵盖经济法、高等数学等通识课程,构建财经思维框架
- 专业基础课以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为核心,打牢核算基本功
- 专业核心课则包含智能财税、财务机器人应用等创新模块,引入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模拟真实工作场景。这种课程布局既遵循财务会计类专业国家标准,又融入1+X证书制度要求,确保毕业生同时具备初级会计师职业资格与智能财税等新职业技能认证能力。
专业建设的最大特色体现在数据驱动型教学模式创新。通过校企共建的财务共享中心实训平台,学生可操作用友U8、金蝶K3等主流财务软件,处理包含票务系统数据、物流成本数据在内的多源信息。这种业财一体化的实践训练,使人才培养精准对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装备制造等行业的特殊需求。据学院披露,2024级新生已开始接触区块链电子发票等前沿技术实训,这种与时俱进的课程更新机制确保教学内容始终领先行业变革半步。
就业前景方面,该专业构建了三维就业通道:
- 传统财务岗:面向中小企业担任出纳、总账会计
- 专项服务岗: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税务筹划、审计助理
- 智慧财务岗:进入地铁票务系统、智能仓储管理等领域担任财务数据分析师值得关注的是,学院与南京地铁、中铁建工等企业建立的订单培养合作,使毕业生可直接参与轨道交通项目成本管控、PPP项目财务评估等特色业务。这种定向输送机制配合94.6%的初次就业率数据(2024年校方公布),凸显出专业建设的市场认可度。
办学支撑层面,学院投入1200万元建设的智慧财经实训基地,配备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和财务大数据分析平台,可同时满足300人开展跨专业综合实训。师资队伍中副高以上职称占比达29.5%,包含具有上市公司财务总监任职经历的"双师型"教师。这种"校企双元"育人模式,通过真实项目进课堂、企业导师驻校等创新举措,有效破解了传统会计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