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辽宁省首批旅游试点专业,辽宁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历经30年发展,形成了立足地方、产教融合的鲜明特色。该专业自1993年创立以来,始终以服务地方旅游产业为核心导向,2013年起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构建了"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通过省级实践基地建设与校企深度合作,实现应用型人才精准输出。在智慧旅游与数字文旅产业变革背景下,专业着力强化红色旅游特色培养,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人才培养目标紧扣行业需求,强调"五个无缝对接"的育人逻辑:
- 办学定位与区域经济发展对接,建立本溪市南芬区/本溪县政府产学研基地
- 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对接,开发《旅游大数据分析》《数字营销》等智慧化课程
- 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对接,依托3D导游实训室和智慧旅行社实训平台开展仿真实训
- 素质培养与服务创新对接,通过红色导游大赛等赛事锤炼职业素养
- 科研转化与产业升级对接,依托本溪旅游研究院完成18项市级旅游课题
实践教学体系呈现"四维联动"特征:
- 校内实验室集群:包含智慧文旅融合综合实训中心(800㎡)、旅游商品开发室等7类专业空间,总投资超300万元
- 省级示范基地:与本溪水洞国际旅行社共建的实践基地获教育厅30万专项资助,年均接待实习200人次
- 政企协同平台:与10余家五星级酒店、旅游景区建立人才共育机制,开发定制旅游策划师等新兴岗位
- 双创培育机制:近五年斩获省级导游大赛奖项13项,孵化国家级大创项目4项,形成"以赛促学、以创带练"模式
师资建设凸显"双师双能"特质,12人专任教师团队中:
- 硕博占比92%,含辽宁省文旅融合专家1人、本溪市学科带头人5人
- 100%持有行业资格证,年均完成省部级课题6项,主编教材10余部
- 创新"双导师制",聘请20余位企业高管参与《旅游危机管理》等实务课程教学
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该专业重点培育三大核心能力:
- 文旅产品智慧化设计:通过《旅游电子商务》课程掌握OTA运营、虚拟旅游开发技术
- 目的地数字化运营:运用GIS系统开展景区承载力分析,完成本溪水洞等5A景区智慧化改造方案
- 文化遗产创新传播:基于东北抗联史实创作沉浸式红色旅游剧本,获省级研学产品设计金奖
毕业生呈现多元化发展路径,近年典型去向包括:
- 政府机关:本溪市文旅局、沈阳故宫博物院等管理岗位
- 行业领军企业:携程旅游产品经理、开元旅业集团区域总监
- 自主创业:研学旅行机构创始人、乡村民宿集群运营商
- 深造提升:东北财经大学等高校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