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立足数字经济时代需求,以产教融合为核心路径,通过课程体系创新、实践平台搭建和校企协同育人等模式,培养具备金融数字化技能与科技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在福建省高职院校中排名首位,依托区域产业优势,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学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专业构建了“理论+技术+场景”三维度知识框架。基础课程涵盖经济学原理、金融学基础和Python编程,进阶课程则聚焦区块链技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例如,《金融科技》课程通过案例分析企业跨境保理业务,让学生掌握区块链搭链与智能合约编写技术,并借助日照银行的信用卡营销项目培养数字化营销能力。这种课程设计强调技术工具与金融场景的深度融合,使学生能快速适应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师资力量方面,专业组建了以省级名师为核心的教师团队。王丽芳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带领团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其主导的“存款柜面业务”教学案例将普惠金融理念融入实践环节,形成“专业沉浸+温度辐射”特色教学模式。教师团队还通过企业挂职、横向课题研究等方式,将行业痛点转化为教学资源,例如开发基于深度学习的信贷风险评估系统,在模拟数据中实现92%的准确率。
实践教学体系呈现阶梯式推进特征:
- 基础技能训练:依托校内的金融科技实验室,完成Python数据处理、云计算平台操作等基础实训;
- 项目化实战:引入银雁科技等企业的真实案例,开展供应链金融平台开发、智能投顾系统设计等项目;
- 产业场景应用:通过12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参与银行数字营销、证券量化交易等岗位实践。2025年该校门户网站群信创适配方案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进一步强化了信息技术与金融教学的协同创新。
在校企合作领域,专业与安踏集团、九牧王等50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构建“教学-研发-服务”生态链。合作企业不仅提供实习岗位,更将生产数据转化为教学资源。例如阳光保险集团的智能风控模型开发项目,学生通过分析10万+用户数据,优化风险评估算法,使企业客户违约率下降3.2%。这种“真题真做”模式使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近年该专业学生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金奖,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6%以上。
面对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专业注重前沿技术与合规意识的双重培养。课程中嵌入《金融科技风险控制》模块,结合中泰证券的实操案例,教授反欺诈系统搭建与监管科技应用。学生还需完成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解读报告,理解行业政策导向。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能开发智能投顾产品,又能确保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规要求,满足金融机构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