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的地理科学(师范)专业怎么样?

作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师范类高校,闽南师范大学的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依托历史地理学院的学科积淀,形成了鲜明的培养特色。该专业以地理学与教育学交叉融合为核心,立足闽南地区山地-沿海地理环境特征,构建了覆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规划及教育理论的课程体系。通过"卓越教师培养理念"的实践路径,专业既注重师范生教学技能的锤炼,又强化地理学应用型人才的复合能力培养,为地方基础教育与行业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

闽南师范大学的地理科学(师范)专业怎么样?

从课程体系来看,专业核心课程包含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理论课程,同时设置教育学心理学地理教学论等教育类课程,形成"双主线"培养结构。特色课程如福建地理海洋地理区域分析与规划等,凸显闽台区域地理研究的学科优势。实践教学环节采用"三步递进"模式:

  1. 基础实验:依托校内地理科学实验室完成地图测绘、GIS软件操作等技能训练
  2. 野外考察:定期组织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等地的地貌与生态实地考察
  3. 教育实习:在漳州一中闽南师大附中等省级示范校开展教学实践

在师资建设方面,学院拥有70.37%高级职称教师,形成以王建红教授(自然地理学方向)、林永崇副教授(区域环境演变研究)、李荭荭博士(土壤污染生态)等为代表的科研团队。近三年承担6项国家社科/自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学生可参与"地理爱好协会""教师技能大赛"等第二课堂,近年在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斩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7项

就业前景呈现多元化特征:

  • 基础教育领域:85%毕业生进入中学担任地理教师,部分成长为省级学科带头人
  • 科研深造方向:年均考研升学率超20%,考取院校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 行业应用领域:在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生态环境等部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实施"圆山-校本部"双校区培养模式,大一在圆山校区完成通识教育,后三年在校本部进行专业学习,年度学费标准为5040元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
上一篇:闽南师范大学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怎么样?
下一篇:如何处理呆滞物料的会计分录?

热门推荐

闽南师范大学的地理科学(师范)专业怎么样?

作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师范类高校,闽南师范大学的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依托历史地理学院的学科积淀,形成了鲜明的培养特色。该专业以地理学与教育学交叉融合为核心,立足闽南地区山地-沿海地理环境特征,构建了覆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规划及教育理论的课程体系。通过"卓越教师培养理念"的实践路径,专业既注重师范生教学技能的锤炼,又强化地理学应用型人才的复合能力培养,为地方基础教育与行业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 从
 闽南师范大学 评论  4周前

闽南师范大学的历史学(师范、非师范)专业怎么样?

闽南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依托历史地理学院开展人才培养,涵盖师范与非师范两个方向,形成“教学+研究”双轨并行的培养体系。该专业创建于1996年,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已成为福建省内具有显著特色的学科,拥有中国史和世界史两大主干学科,并深度参与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博士点建设。通过通识教育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培养既能胜任基础教育又能从事学术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历史学基
 闽南师范大学 评论  4周前

闽南师范大学的科学教育(师范)专业怎么样?

闽南师范大学的科学教育(师范)专业作为福建省唯一培养中小学科学教师的本科学位点,自2003年首次招生以来,始终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为核心理念,致力于培养兼具科学素养与教育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依托化学、物理、生物等多学科交叉优势,形成了独特的STEAM教育培养体系,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成为福建省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师资来源。其发展历程与成果展现了教育改革的时代需求与创新实践。 专业定
 闽南师范大学 评论  4周前

闽南师范大学的生物科学(师范、非师范)专业怎么样?

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自2002年成立以来,始终以培养高质量生命科学人才为核心使命。其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作为学院王牌,凭借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育人模式,累计为福建省基础教育输送千余名优秀教师;而非师范类相关专业如风景园林、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则以产学研融合为特色,构建起覆盖生态保护、食品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本文将从课程体系、师资配置、实践路径等维度,解析该院如何实现师范与非师范专业
 闽南师范大学 评论  4周前

闽南师范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怎么样?

闽南师范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办于2005年,是福建省首批通过IEET工程认证的本科专业之一,并于2019年获批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以食品科学和工程科学为基础,融合化学、生物学、机械等多学科知识,致力于培养能在食品产业链各环节从事科研、生产、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依托福建省菌物活性物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以及漳州本地食品产业优势,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培养特色。 该专业的培养
 闽南师范大学 评论  4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