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是该校人文与传播学院的王牌专业之一,凭借A+级专业档次和全国排名第5的卓越表现(应用型),成为福建省特色专业建设点。该专业构建"新闻传播理论+影视制作技能+全媒体运营"的复合培养体系,2024年数据显示就业率稳居95%以上,毕业生平均起薪5000-8000元/月,20%考研深造至国内外知名院校,部分进入省级电视台」「头部影视制作公司等机构。专业通过工作室制」「项目驱动教学等创新模式,培养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应用型传媒人才。
学科建设与专业特色
专业建设凸显三大核心优势:
- 全媒体培养体系:设置广播电视新闻」「影视制作」「新媒体传播三大方向,形成"采编播制"全流程培养链,配备非线性编辑实验室」「虚拟演播厅等价值千万级设备的现代传播技术实验中心
- 实践平台多元:建有纪录片创作中心」「直播工作室」「音频研究与创作中心等10+实践平台,年均开展厦门国际纪录片节」「金鸡百花电影节等影视创作项目50+项,学生作品获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等国家级奖项100+项
- 教学质量工程:拥有福建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省级精品课程《影视编导》等7项省级质量工程,80%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实现"课堂+工作室+赛事"三维联动。
课程体系与能力培养
实施三阶能力递进模式:
- 理论基础构建阶段:
- 必修《新闻理论》《传播学概论》《影视叙事学》等20门核心课程,采用"理论讲授-经典案例分析-模拟实训"教学模式
- 在虚拟演播厅完成新闻播报」「节目主持等基础训练,掌握Premiere」「Final Cut Pro等专业软件操作
- 技术深化阶段:
- 分模块掌握电视节目制作」「纪录片创作」「新媒体运营三大技术体系
- 开设《影视摄像》《非线性编辑》《全媒体策划》等实务课程,参与《光影志》微电影平台」「嘉音声音工作室等实战项目
- 创新实践阶段:
- 完成48学时行业实训,参与央视纪录片《航拍中国》地方素材采集」「厦门卫视栏目策划等校企合作项目
- 在福建广电集团」「字节跳动等实习基地开展记者」「编导岗位实践,年均产出毕业作品集150+部。
师资力量与教学成果
专业建设依托四大支撑要素:
- 双师型教师团队:专任教师中教授占比25%」「副教授占比40%,60%具有行业从业经验,含金鸡奖评委」「省级电视台首席编导
- 重大教学成果:开发《融媒体新闻采编实务》《短视频创作技术》等省级规划教材,建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突发事件新闻报道》
- 竞赛培养机制:建立"院级-省级-国家级"三级赛事培育体系,近五年获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视频类一等奖」「国际影像大赛金奖等奖项200+项
- 国际认证体系:与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香港浸会大学建立学分互认机制,开设全英文课程《跨文化传播》。
就业前景与职业发展
毕业生呈现五维发展格局:
- 传统媒体领域:35%进入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从事新闻记者」「节目编导(起薪6000-10000元/月)
- 新媒体赛道:30%任职字节跳动」「腾讯视频等企业,主导短视频运营」「直播内容策划
- 影视制作行业:20%进入影视公司」「纪录片工作室,承担影视剧创作」「后期特效制作
- 学历提升通道:15%攻读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聚焦传播学」「影视艺术
- 跨界发展路径:5%转型政府宣传部门」「文化传媒机构,开展舆情管理」「品牌传播。
该专业通过"理论筑基-技术赋能-产业对接"培养体系,持续为传媒行业输送复合型人才。建议考生强化新闻敏感度」「影视审美能力」「新媒体运营核心技能,需重点关注非线性编辑技术」「全媒体内容生产等技术难点。选择影视制作方向需掌握分镜头脚本设计」「灯光影调控制实务能力,适合具有创意表达欲」「社会责任感」的实践型人才。职业发展可瞄准首席记者」「影视制片人」等岗位,建议同步考取**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全媒体运营师」等职业资质。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