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职业学院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以服务地方产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智能制造学院的优质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模式,培养掌握模具全产业链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学生不仅能系统学习机械制图、模具制造工艺等核心课程,还能在国家级实训基地参与真实项目实践。近三年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并与多家龙头企业建立定向输送通道,形成"入学即就业"的特色优势。
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以"一懂两会"(懂设计、会制造、会经营)为培养方向,注重工匠精神与信息素养的双重塑造。核心课程包含机械设计基础、冲压模具工艺、注塑模具设计等模块,同时融入电工电子技术和数控加工技术等跨学科内容。课程设计采用"宽基础+多方向"架构,确保学生既能掌握传统模具制造技术,又能适应智能制造时代的数字化建模、3D打印等新兴领域需求。
教学模式与实训资源
- 校企协同育人:与华中数控共建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引入苏可森模塑、振业模具等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形成"学中做,做中学"的实战化教学场景。
- 双师型教学团队:61%教师具备企业技术骨干与高校教师的双重身份,其中国家级专家1人、省级技术能手3人,主导完成20余项省级科研课题并获湖北省教学成果奖。
- 进阶式技能认证:学生在校期间可考取中级模具设计师资格证书,通过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数控车铣加工等1+X证书考核,实现技能水平与行业标准无缝对接。
就业保障与发展路径
学院通过产教融合对口就业协议构建三级就业网络:
- 核心就业领域:涵盖汽车制造、消费电子、通用设备等行业,重点对接模具设计部门、PC产业生产设计等岗位群;
- 定向企业输送:与豪德数控、天门德奕精密等10余家龙头企业建立"订单班"合作,毕业生可直接进入技术研发或生产管理岗位;
- 职业发展延伸:支持学生向模具销售、质量管控等复合型岗位转型,部分优秀人才通过校企联合培养进入管理层。
专业特色与行业竞争力
该专业独创"模具产业学院"运作模式,将区域产业优势转化为教学资源。例如,在模具成型工艺课程中,学生直接参与企业新品试制;在模具装配与调试实训环节,采用虚拟仿真与实体操作结合的方式提升故障诊断能力。近三年师生团队在省级技能大赛获奖40余项,其中2023年"湖北工匠杯"数控技能大赛中,参赛学生包揽维修电工、物联网安装调试员赛项前三名。
持续优化的培养生态
学院持续深化"三教改革"(教师、教材、教法),例如:
- 开发《模具制造工艺》等14部校企合作教材;
- 建立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每年安排教师赴华中数控等企业进行3个月技术研修;
- 运用智能制造仿真实训系统构建模块化教学单元,使课程更新周期缩短至6-8个月。这种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教学内容始终与行业技术变革同步,为区域模具产业集群输送"用得上、留得住"的技术骨干。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