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大学的产品设计专业作为国内较早设立的设计学科之一,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已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与扎实的学科基础。该专业依托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的文化基因与装备制造产业需求,以"数智制造、生态家居、非遗文创"为核心培养方向,通过"产学研融合"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师资力量、科研创新、实践教学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
学科建设与师资力量
产品设计专业始建于1988年,前身为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专业,2009年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科体系涵盖本硕培养,拥有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与工业设计工程硕士点。师资团队由10名专任教师组成,其中教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达20%,团队中不乏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专家等学术带头人。
教学模式与硬件支撑
专业构建了"理论+实践"双轨制培养体系:
- 课程设置:开设家居产品设计和数字化产品设计两大方向,强调智能制造技术与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
- 实验室集群:配备快速成型机、大型吸塑机、木型加工实验室等先进设备,形成涵盖产品开发全流程的实践平台;
- 校企协同:与省内外装备制造、冰雪产业龙头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通过项目制教学实现课堂与产业对接。
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
近五年专业团队在科研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 承担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CSSCI论文21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
- 获国家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30余项,研究成果获德国红点设计奖、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建立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基地,开展赫哲族鱼皮工艺等非遗文创产品研发。
人才培养与社会影响
学生通过"竞赛驱动"机制提升创新能力,近年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挑战杯等赛事中斩获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一等奖5项。毕业生就业覆盖装备制造、智能家居、文化创意等领域,近五年培养的1800余名毕业生中,多数成为企业研发骨干或高校教学主力。2024届毕业设计展中,产品设计方向学生创作的冰雪运动装备、智能家居系统等作品,展现了专业与区域经济的深度联动。
国际化视野与未来方向
专业积极拓展国际交流,教师团队作品入选全国美展6件,研究成果被纳入中俄跨境民族研究中心合作项目。在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技术变革背景下,专业计划增设智能产品交互设计方向,进一步强化"数智+生态"的特色培养路径,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输送复合型设计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