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的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立足智能制造产业升级需求,以培养"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为目标。该专业依托机电工程学院与互联网学院资源,构建了电工电子技术+工业网络技术+工业数据采集技术的课程体系,重点聚焦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和智能控制系统集成两大核心能力,通过"双师型"教师团队和TCL、海尔集团等头部企业的深度合作,形成产教融合培养模式。2023年数据显示,该专业在校生规模已超200人,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96%以上,成为河南省高职院校中特色鲜明的工科专业。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该专业采用"基础+核心+实践"三阶递进模式。基础课程包含工程制图与CAD、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夯实学生设备认知与操作能力;核心课程设置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技术、工业边缘计算应用技术,强化工业互联网场景下的数据采集与系统运维技能;实践环节则依托校内工业互联网运维中心和校外树根互联等实训基地,开展智能化生产线调试、工业安全防护等实战项目。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课程融入5G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前沿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技术同步迭代。
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三级实训平台"支撑学生能力成长。第一级依托校内工业APP开发中心完成基础设备操作训练,第二级通过宇通汽车产业学院等校企共建平台开展项目化教学,第三级深入华勤技术等合作企业参与工业互联网平台部署等真实生产任务。以2025年机电工程学院接待的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考察为例,其工业互联网应用实训室已具备工业数据采集、设备远程监控等模块化教学功能,形成"教室即车间、作业即工单"的沉浸式教学环境。
就业方向呈现"双通道发展"特征。毕业生既可进入智能制造企业从事工业网络系统集成、设备数据采集等岗位,也可在互联网转型企业承担工业云平台运维、生产管理系统优化等工作。专业与河南省食品药品与粮食骨干职业教育集团建立人才输送机制,近三年为中原粮食集团等企业输送了120余名现场工程师。数据显示,毕业生平均月薪达4445元,职业晋升周期较传统工科专业缩短30%,体现出产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人才需求红利。
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对接"培养机制:课程内容对接工业互联网实施与运维1+X证书标准,实训设备对接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行业规范,师资团队对接河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建设要求。通过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学生可参与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近三年获得工业互联网预测性维护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率超85%。这种"课证赛岗"融通模式,使专业在2022年成功入选河南省示范性未来专业点建设单位,成为区域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