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企业购置防疫服的会计处理需根据资产用途和业务性质进行科目选择。实务中主要涉及管理费用、应付职工薪酬、营业外支出等核心科目,不同使用场景对应的税务处理也存在差异。下文将结合企业常见业务场景,详细解析具体分录编制方法及涉税注意事项。
当防疫服用于日常生产经营防护时,应计入劳动保护费用。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合理的劳动保护支出允许税前扣除。此时需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可正常抵扣:借:管理费用——劳保费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若将防疫服作为员工福利发放,需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根据财税2020年第10号公告,疫情期间发放给员工的防护用品免征个人所得税。但需注意增值税进项税额需转出:借: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对于公益捐赠场景,会计处理需确认营业外支出。根据增值税相关规定,外购物资用于捐赠需视同销售,需按市场价计提销项税额:借: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特殊情况下需关注三类税务风险:
- 取得免税发票时需按价税合计金额入账
- 无发票支出允许入账但需纳税调增
- 员工现金补贴需并入工资总额代扣个税
企业应根据实际业务选择合规处理路径。如同时存在多种用途,建议按实际领用比例分摊成本。对于持续采购防疫物资的企业,建议设置防疫物资备查簿,详细登记采购、领用、结存数据,便于后续税务核查与成本分析。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