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医学院的儿科学专业是该校医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适应现代医疗需求的儿科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该专业为五年制本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强调学生掌握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同时注重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塑造。作为广西仅有的两所开设儿科本科专业的院校之一,桂林医学院在区域医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培养方案融合了学科前沿与地方医疗需求,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
在课程设置上,该专业构建了以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与诊疗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涵盖儿科基础理论、临床技能以及儿童保健与预防医学相关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对儿童健康问题的系统认知。例如,课程不仅包含传统的小儿感染性疾病诊治,还涉及新生儿先天性疾病筛查、疫苗接种管理等现代儿科实践场景。通过案例教学(CBL)与问题导向学习(PBL)等教学方法,学生能在模拟临床情境中提升临床思维与决策能力。
实践教学资源方面,桂林医学院依托3所直属附属医院,提供丰富的临床实习平台。这些医院年门诊量超过264万人次,年住院患者达15万人次,其中儿科病例覆盖儿童急诊、新生儿重症监护等复杂场景。学生可在新生儿科、儿童保健科等科室轮转,参与真实病例的诊疗过程。此外,学校还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和标准化病人库建设,强化技能训练的系统性,例如在线上平台开放66项临床操作视频,辅助学生突破时空限制掌握关键技能。
招生与培养要求方面,该专业面向全国招生,2023年在广西物理类本科批计划招生1人,学费为6480元/年。选考科目要求体现医学特性,例如广东省要求考生首选物理,再选化学或生物。培养过程中,学校特别强调科研能力的早期介入,2024级本科班已开展科研规划导师课,指导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参与课题设计,并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等项目提升创新意识。这种“临床+科研”双轨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掌握诊疗技能的同时,具备医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师资力量与教学成果方面,儿科教研室汇聚了一批兼具临床与教学经验的专家。例如谭媛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不仅主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还带领学生在全国临床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奖,包括华南赛区特等奖和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学校近年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儿科相关教改项目涉及情景模拟教学与线上线下混合课堂等创新模式,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这些成果反映了桂林医学院在儿科教育领域的持续探索与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