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以"新工科"建设为定位,紧密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需求,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吉利控股集团的产业资源,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培养能在智能制造、汽车工程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与项目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其课程体系既包含工程力学、机械原理等基础学科,又融入智能制造与系统、工业4.0概论等前沿技术模块,形成了鲜明的产教融合特色。
在核心课程设置上,该专业构建了三级知识体系:
- 基础类课程:覆盖工程图学、材料力学、热流体力学等学科基础知识
- 专业核心课程:包含机电控制技术、PLC技术应用、3D打印技术等智能制造关键技术
- 创新实践课程:设立产品创新设计、机器人设计等跨学科项目特别值得关注的是CATIA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数控编程与操作等课程,直接对接汽车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设计需求,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技术迭代的同步。
实践教学体系采用"三层递进"模式:
- 基础技能训练:通过金工实习、汽车构造拆装等夯实操作能力
- 综合能力培养:依托柔性系统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完成机电一体化项目
- 工程实战演练:在领克工厂、沃尔沃生产基地等企业完成定岗实习近三年数据显示,学生在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赛事中屡获省级以上奖项,印证了实践教学成效。
该专业毕业生展现出多元的就业选择路径:
- 智能制造领域:智能工厂产线改造、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
- 汽车产业链:覆盖质量检测(占毕业生30%)、新能源汽车研发等岗位
- 技术管理方向:生产流程优化、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据校方统计,毕业生年均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其中65%进入吉利集团及其生态企业,形成显著的校企协同就业优势。
专业建设还凸显三大特色优势:
- 双师型师资:教授团队兼具学术造诣与企业研发经验,其中博导领衔的科研团队主持省部级项目4项
- 智能制造实验室群:建成包含数控加工中心、增材制造实验室等13个专项实验平台
- 产教融合机制:与54家企业共建实习基地,获批四川省"汽车数字化智造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这些资源支撑着学生从理论认知到工程实践的能力转化,为其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