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外国语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最早设立的计算机本科专业,历经四十余年发展,已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该专业依托学校国际化办学特色,以“专业+外语”为核心培养模式,构建了涵盖理论研究、系统开发与智能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从学科建设到实践教学,专业始终紧跟科技前沿,并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展现了高水平的教育质量与社会认可度。
在课程体系上,专业以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为主线,核心课程包括计算机科学导论、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等,覆盖软硬件开发全链条。实践环节设计为“六层次递进式”体系,例如移动应用开发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注重从基础实验到综合项目开发的过渡。同时,学生可参与国家级学科竞赛如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蓝桥杯等,近年获得国家级奖项超过10项,显著提升了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水平。
师资力量方面,专业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专职教师中包括国家杰青、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并引入企业专家强化校企共育机制。教学资源上,配备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实验室等5个专业实验室,并与中软国际等企业共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项目开发场景。此外,专业通过东南亚合作高校交流计划,鼓励学生赴东盟国家留学或参与国际项目,拓展全球化视野。
就业与升学表现上,该专业毕业生考研率与就业率双高,就业方向涵盖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领域,部分学生进入知名企业担任技术骨干或项目经理。职业竞争力得益于“1+X证书”制度,学生在校期间可考取行业认证,如网络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等,进一步契合企业需求。近年数据显示,初次就业率超过91%,部分优秀毕业生进入华为、百度等企业,或在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
国际化与学科交叉是专业的另一大亮点。依托学校外语优势,主修课程融入东盟语种教学,并开设双语编程课程,培养跨语言技术沟通能力。学科建设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2023年软科排名全国第66位,ESI全球前1%,并与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深度融合,形成了“智能硬件”“数据分析”等特色研究方向。这种多维度融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全球化与智能化背景下具备更强的适应力与创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