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湖北省重点高职院校,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凭借其独特的培养模式和扎实的实践教学体系,成为区域内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该专业紧密对接工业自动化发展趋势,以“双元制”教学模式为核心,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实现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有机融合。学生不仅掌握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还能在真实企业环境中完成供配电系统调试、自动化设备运维等全流程训练,形成符合行业需求的职业能力。
在培养模式上,该专业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限制,构建了“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立体化体系。与德国克朗斯公司等国际企业合作引入的双元制,将课堂搬入车间,形成“做中学、学中做”的闭环。学生需完成三个阶段的能力进阶:
- 基础技能模块:通过电机与电气控制、单片机技术等课程夯实专业基础
- 综合实训模块:在西门子自动化生产线、智能传感器实训室完成项目化训练
- 企业实战模块:进入华工科技、东风汽车集团等合作企业进行6个月以上顶岗实习
课程体系设计凸显应用导向,核心课程包含PLC技术及应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网络与组态技术三大模块。其中:
- 《工厂供电》课程重点训练供配电系统安装与调试能力
- 《维修电工实训》直接对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标准
-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模块融入智能制造前沿技术教学团队自主开发的省级精品课程占比达30%,配套建设的国家级电气自动化实训基地包含12个功能实训室,确保每位学生设备操作时长超500课时。
就业竞争力体现在97%的就业率与优质岗位覆盖上。毕业生主要服务于机械制造、电力系统、智能装备三大领域,典型岗位包括:
- 自动化设备调试工程师(月薪4500-6000元)
- 供配电系统运维技术员(月薪4000-5500元)
- 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师(月薪5000-8000元)校企合作单位如武汉重型机床集团、中航电子等提供带薪实习岗位,实习期平均薪资2000元,转正后薪资增幅达25%-50%。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在船舶电气、轻工自动化领域形成特色优势,与中船重工等企业建立定向培养通道。
专业建设成果方面,省级特色专业与示范性实训中心的双重认证彰显办学实力。教学团队拥有省级教学名师领衔的20人专家队伍,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课题,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独创的“四维能力评价体系”从专业技能、创新思维、职业规范、可持续发展四个维度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使毕业生在湖北省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