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政法大学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作为甘肃省特色专业和省级一流本科建设点,自2003年设立以来,始终以“立足西部、面向基层、法政结合”为培养定位,形成了注重社会治理和公共政策分析的特色方向。该专业通过融合法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资源,培养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与理论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尤其在西部多民族地区社会治理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其法学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和本科一批次招生的定位,凸显了学科建设的专业性与竞争力。
一、学科定位与特色方向
该专业的核心特色体现在“法政结合”的培养模式上,课程体系强调政治学原理、公共行政学等基础理论,同时融入宪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法学课程,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研究方向聚焦于西部多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和农村政治分析,例如开设民族政治学、中国农村政治分析等特色课程,培养学生对区域社会问题的敏感性与解决能力。这种定位既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需求,也与学校政法类院校的资源优势深度契合。
二、课程体系与能力培养
专业课程分为三个层次:
- 基础教育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通识课程,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方向;
- 专业核心课:涵盖政治学原理、比较政治制度、公共政策分析等主干课程,夯实专业基础;
- 实践创新课:通过政务实训、社会调查、公务员技能培训等实践模块,提升应用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课程设置突出方法论训练,例如社会调查与统计、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等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定量分析与现代政务技术工具。
三、师资力量与学术支撑
专业现有教师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71%,形成了一支研究方向多元、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例如:
- 李金轲教授专注于边疆民族问题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获省级社科成果奖;
- 徐进副教授在社会保障与公共政策领域成果显著,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 李小虎副教授主攻西方政治思想史,编写《马克思、恩格斯政治思想导读》等教材。
此外,学院定期邀请法学、政治学领域专家举办学术讲座,并与地方政府共建数十个实习基地,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四、就业前景与学生发展
尽管2022年数据显示就业满意度仅2.7分,但近年通过强化实践教学,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显著提升,主要流向包括:
- 公务员考试与事业单位招录;
- 企业行政管理岗位;
- 继续攻读政治学、法学相关硕士。
专业通过党务管理实务、公务员知识与技能等课程针对性提升考公竞争力,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挑战杯”等学术竞赛,近三年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3项。
五、挑战与改进空间
该专业目前面临两大挑战:
- 就业结构单一性:过度依赖公务员考试路径,需拓展企业、社会组织等就业渠道;
- 区域局限性:研究方向聚焦西部,在跨区域竞争力培养上仍需加强。
未来可通过增设国际政治经济、城市治理等选修课,以及深化与东部地区高校的合作,提升学生适应全国性就业市场的能力。
通过20余年的建设,甘肃政法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已建立起“理论+实践+区域特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其法学交叉优势和西部社会治理的研究方向,为学生在基层治理、公共政策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竞争力,未来有望在学科评估和就业质量上实现更大突破。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