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师范类特色专业,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立足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构建了“师范技能+信息技术”双核驱动的培养体系。该专业自2011年被列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以来,围绕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与信息技术教育普及需求,形成了以多媒体制作、网络建设与维护、程序设计为三大方向的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强化学生的实操能力与职业竞争力。以下从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实践路径及就业前景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在专业定位与特色方面,该专业以教育信息化紧缺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强调计算机技术与师范技能的深度融合。课程设计紧扣“现代教育技术”主线,针对中小学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求,构建了覆盖教育技术理论、数字媒体制作、信息技术应用的全方位知识框架。专业特色体现在“双证书”培养模式上,学生不仅可获得毕业证书、教师资格证书,还能考取职业技能认证,例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
课程体系采用“理论+实践”双轨并行模式。核心课程包括三维动画设计、非线性编辑与数字影像、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学等12门主干课程,实践环节融入计算机课件设计、摄影技术、电视节目制作等操作型内容。教学过程中引入“理实一体”实训平台,通过30个中小学教育实习基地提供真实项目实践机会。例如,学生需完成小学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的完整流程,从脚本编写到技术实现均需独立完成,以此强化岗位适应能力。
实践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形成以下路径:
- 校内实训:依托现代化实验室开展图形图像处理、数据库应用等技能训练;
- 校外实习:在齐齐哈尔地区中小学进行教育技术岗位轮岗实践;
- 竞赛与认证:组织学生参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近三年获省级以上奖项超50项;
- 校企合作:与吉利汽车集团等企业共建产教融合项目,拓展技术应用场景。
就业前景方面,该专业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超过85%,主要分布在两类领域:一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育技术专员等教育岗位;二是信息技术企业的多媒体开发、网络运维、程序设计等技术岗位。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教育信息化投入持续增加,具备教育理论与技术实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尤为稀缺,近三年毕业生在IT企业的入职比例逐年上升,部分学生通过专升本进入本科院校深造,升学率达推荐报名人数的65%以上。
从职业发展角度看,该专业通过模块化课程设计与阶梯式能力培养,使学生既能胜任传统教育场景的技术支持,也能适应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需求。这种“一专多能”的培养策略,正是其成为省级重点专业的关键竞争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