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学院历史学专业作为该校重点本科专业,自2013年开设以来,已形成较完整的育人体系。该专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突出师范性、应用型特色,致力于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政治与历史学院的协同办学模式,专业教学融合了思政教育与历史学科交叉优势,为地方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
在培养目标方面,专业聚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着力塑造具备历史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门人才。通过系统训练,学生不仅能掌握中国古代史、世界史等核心领域知识,还需具备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视野。这种跨学科培养模式使学生既能胜任中学历史教学工作,也能在党政机关、文博机构等领域发挥作用,体现"复合型专门人才"的定位。
课程体系设计体现理论与实践并重:
- 核心理论课程包括中国古代史I/II、世界近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主干学科内容,夯实专业基础;
- 方法论课程如史学概论、中国历史文选等,强化史料搜集与文献分析能力;
- 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博物馆实习、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等项目,其中专业实习占比达153学分中的实践学分。这种"理论—方法—实践"三级课程结构,有效支撑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在实践教学创新方面,专业构建了多维度实训平台:
- 校内实践通过学年论文、社会调查培养学术研究能力;
- 校外实践依托贺州市群芳社工服务中心等基地开展社会服务;
- 特色项目如"百年风华正青春"系列微课,将党史教育融入专业学习。近年学生获得自治区级以上奖项80余项,包括"挑战杯"银奖和翻译大赛一等奖,印证了实践育人成效。
就业前景呈现多元化特征:
- 教育领域:中学历史教师岗位占比约40%,部分毕业生进入高校从事教育工作;
- 公共服务:约30%毕业生考取公务员或进入事业单位;
- 文化传承:文博机构、档案管理部门吸纳15%左右专业人才。值得关注的是,专业就业满意度达4.2分(满分5分),反映出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专业建设优势体现在:
- 师资力量:现有10人专业教师团队,其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占30%,博士硕士占比80%;
- 教学资源:共享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与华中科技大学建立实践基地合作;
- 特色发展:"壮美广西"思政金课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创新了课程思政实施路径。这些条件保障了专业在区域同类院校中的竞争力,使其成为广西历史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