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科技学院的数字经济专业是202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专业,旨在响应“数字中国”战略需求,培养兼具经济学理论与数字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通过整合经济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交叉学科资源,构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并重的培养体系。作为学校重点推荐的热门专业之一,其课程设置紧密围绕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展开,并依托沈阳本地产业集群优势,为区域发展输送适配性人才。
专业课程体系:交叉学科支撑能力培养
数字经济专业的课程设计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融合数据分析技术与数字管理方法,形成三大核心模块:
- 基础理论模块:包含计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构建学生对经济运行规律的系统认知;
- 技术应用模块:涵盖区块链原理及应用、Python编程和数据库原理,强化数字化工具的操作能力;
- 行业实践模块:通过互联网运营管理、数字商贸和供应链数字化等课程,对接产业实际需求。
课程体系特别强调数据思维的培养,例如在数据采集与分析课程中,学生需完成从数据清洗到商业决策的全流程模拟项目,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资与科研:高水平团队赋能教学创新
该专业拥有专任教师39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3人,博士占比达85%,形成跨学科教研团队。学科带头人唐振鹏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聚焦金融科技创新与风险测度研究;戴永务教授领衔的团队在企业战略管理领域发表CSSCI论文100余篇。教师团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例如将数字普惠金融对就业影响的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指导学生分析区域经济数据。
实践教学:虚实结合打造应用场景
学校投入2100万元建设数字经济实验室集群,包括:
-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实训基地:模拟企业真实运营场景,学生分组担任CEO、财务总监等角色,完成从产品设计到市场推广的完整流程;
- 人工智能实验室:配置智能算力1000P的计算资源,支持机器学习模型训练与行业场景开发;
- 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与本地212家企业合作,开展工业互联网和智能服务机器人等项目实战。
近两年学生在全国企业竞争模拟大赛、OCALE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获国家级奖项,2024年团队开发的“智能供应链优化系统”被沈阳某制造企业采用,实现订单处理效率提升30%。
就业与发展:多维通道服务区域经济
专业就业方向涵盖政府部门数据分析岗、金融机构数字风控岗和科技企业运营管理岗。沈阳作为东北亚开放合作新高地,正加速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和数据要素市场,2025年区域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预计突破650家,为毕业生提供广阔空间。校企合作单位如东软集团、沈阳新松机器人等优先录用具备区块链应用和云计算技能的学生,起薪较传统经管类专业高出20%。
通过理论-实践-创新的三维培养模式,沈阳科技学院数字经济专业正成为区域数字化人才供给的重要基地。随着沈阳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该专业毕业生将在智能制造、数字金融等领域持续释放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