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传媒学院的风景园林专业作为该校重点建设的本科专业,始终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以培养兼具艺术审美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依托城市设计学院的平台资源,该专业通过产教融合与双师型师资团队,构建了从理论教学到项目实践的全链条培养体系。随着国家对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该专业在课程设置、实践模式及就业导向上展现出独特优势,成为东北地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在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上,该专业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全过程。学生需掌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植物配置、施工管理等核心技能,同时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例如,课程体系中的《风景园林概论》和《中外园林史》强化理论基础,而《虚拟现实制作》等课程则引入前沿技术,推动设计表达方式的数字化转型。
课程体系的构建体现多学科交叉特色,核心课程包含:
- 风景园林设计原理与园林植物学,夯实专业基础;
- 风景园林工程与建筑结构与构造,强化工程实践能力;
- 快题设计与虚拟现实制作,提升创意表达与数字化工具应用水平。此外,专业通过项目包课程模拟真实设计流程,例如以沈阳地铁装饰设计、非遗数字博物馆文创空间设计等实际案例为载体,让学生在真题真做中掌握从测绘到施工图落地的完整流程。
实践教学的创新体现在三类特色模式:
- 校内外实训结合:例如《园林树木学》课程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植物群落,《测量学》要求学生使用全站仪进行场地测绘并绘制图纸;
- 企业协同育人:与园林工程公司、设计院等建立121个实习基地,提供施工管理、景观设计等岗位实习机会;
- 竞赛与项目驱动:鼓励学生参与省级创新创业大赛、国际雪雕大赛等赛事,近三年累计获得381项省部级学科竞赛奖项。
在就业前景方面,毕业生可进入园林局、设计院、房地产公司等机构,从事规划设计与项目管理等工作。根据2023年数据,该专业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对口率达80%,部分学生参与沈阳市百个口袋公园设计等政府项目,凸显社会服务能力。专业还顺应新型城镇化与生态修复国家战略,在乡村建设、地景规划等领域开辟新就业方向。
支撑上述培养成果的师资与资源优势显著:
- 教授团队包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省级教学名师,如张漪教授2024年获评辽宁省教学名师;
- 教学设施涵盖省级卫视实景演播厅、3D渲染工作站及千人实验剧场,配备VR、CAD等专业软件;
- 校企合作深度拓展,与200余家单位共建产教融合平台,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同步更新。
这一培养体系不仅塑造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更通过“培-帮-赛-评-奖”机制持续优化教学质量,为区域输送了大批能胜任风景园林全产业链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