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师范学院的广播电视学专业作为新闻传播学类本科专业,立足地方、辐射全国,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核心,构建了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新文科建设背景,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方向覆盖全媒体新闻策划、采编制作及文化传播领域,在课程设置、实践平台和就业路径上形成独特优势。以下将从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实践支撑及专业竞争力等维度展开具体分析。
一、培养目标与定位
该专业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强调党性原则与全媒体技能的双重塑造。培养方案明确提出"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新闻学、传播学理论基础,并具备策划、采访、写作、摄录、编辑、评论等全流程专业技能。特别注重对接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基层媒体需求,培养既能适应传统广电机构,又能在网络新媒体、党政机关从事宣传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应用性人才培养办学定位"使其区别于理论研究型院校,更侧重实操能力培养。
二、课程体系构建
专业课程采用"基础理论+专业技能"的双轨模式:
- 理论课程:包括《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传播学概论》三大核心课程,构建学科知识框架
- 技能课程:设置《电视摄像》《广播电视采访》《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等实践性课程,其中《电视作品分析》课程注重案例教学,强化内容创作能力
- 拓展课程:融入《融合新闻学》《新媒体运营》等前沿内容,响应媒体融合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课程体系中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通过《马克思主义新闻论著选读》等课程深化思想引领。对比同类院校,该专业将《广播电视法规与广电职业道德》列为必修课,凸显对职业伦理培养的重视。
三、实践教学与就业支撑
实践环节占总教学周数的25%,构建了"三级实训体系":
- 基础实训:依托传媒与艺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设备操作训练
- 项目实训:通过"微电影班"等特色项目开展全流程创作
- 行业实习:与湖北卫视、长江日报等媒体建立合作,提供30周毕业实习
就业数据显示,毕业生在市县融媒体中心就业占比达37%,另有26%进入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专业就业满意度3.4分虽属中等,但实际就业率连续四年保持90%以上,反映出应用型定位的市场适应性。典型案例包括考取武汉大学研究生的优秀学子,以及进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国家级媒体的从业者。
四、专业优势与竞争力
作为湖北省较早开设的传媒类专业,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
- 平台优势:拥有省内唯一的传媒与艺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教学创新:首创"能力产出导向"培养模式,实施"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
- 行业认证:相关课程对接全媒体运营师等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 升学通道:近三年考研录取率提升显著,2024年传媒与影视学院录取人数全校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标志着其在全国同类专业中的领先地位。对比艺术类招生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广播电视学更侧重新闻传播属性,课程设置中减少艺术创作类课程,增加《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等特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