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自2020年招生以来,立足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以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大省级重点学科为根基,构建了涵盖智能装备、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中德共建湖南省工业4.0实验室等高端平台,致力于培养具备产品研发、系统调试、生产管理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已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特色发展路径。
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设计
专业课程设置突破传统学科壁垒,构建了层次分明的知识模块:
- 专业基础课聚焦机械设计与智能控制基础,包含《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PLC技术及应用》《控制工程》等核心课程,为智能装备研发奠定力学、电子与控制理论基础。
- 专业核心课引入工业4.0核心技术,设置《工业机器人编程及仿真》《智能生产系统与CPS建模》《人工智能基础》等课程,将数字孪生、信息物理系统等前沿概念融入教学实践。
- 实践类课程占比超过30%,通过西门子PLC智能制造生产线实验室等平台,完成从设备编程到产线集成的全流程训练。
虚实结合的实践培养平台
专业构建了覆盖“基础实验-工程实训-创新研发”的三级实践体系:
- 基础能力培养层:依托激光加工与3D打印实验室开展智能制造工艺实验,在智能检测与传感实验室完成数据采集与处理训练。
- 系统集成应用层:通过智能制造系统实验实训中心模拟智能工厂运行环境,利用工业机器人实验室进行产线自动化改造项目实操。
- 创新研发拓展层:接入核设施应急安全技术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参与核电装备智能化改造等真实课题。校外与工业富联衡阳智造谷等8家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实现校企联合培养闭环。
创新导向的师资与科研支撑
教师团队包含双师型教师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比83%,形成“理论教学+工程指导”的双轨制培养模式。科研方向紧密对接核工业、军工等特色领域:
- 在超快微纳技术实验室开展高精度制造工艺研究
- 基于核燃料循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开发核设施智能运维系统
- 依托智能地质装备工程技术中心研制特种作业机器人学生可通过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赛事转化科研成果,近年累计获得国家级竞赛奖励10余项,形成“以赛促创”的良性机制。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