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的经济管理学院作为该校办学规模最大的学院,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自设立以来,始终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注重学科交叉与实践能力培养。该专业依托经济学与管理学双学科融合优势,形成了以“校企合作”“学科竞赛”“国际交流”为特色的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备跨境贸易实务、国际营销策划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实践平台等方面,专业建设成果显著,近年来获批校级“十三五”高水平专业(B类),并与多家知名企业共建订单班,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持续提升。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核心目标,强调学生需掌握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跨境电子商务等核心知识与技能,同时熟悉国际经贸规则与法律。专业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例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报关实务》等课程均融入案例分析与企业真实业务模拟。毕业生主要面向涉外企业、跨境电商平台、政府经贸部门等,从事进出口业务、国际营销策划及跨境供应链管理等工作。近年来,学生通过“商科职业技能大赛”“国际贸易综合实验”等实践环节,累计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102项,展现了扎实的专业能力。
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
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基础理论+实务操作+创新拓展”三大模块:
-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构建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框架;
- 实务操作课程:如《外贸单证实务》《国际商务谈判》,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室和企业真实业务引入强化实操能力;
- 创新拓展课程:增设《跨境电商运营》《农产品国际贸易》等特色课程,结合吉林省农业资源优势,培养学生在农村电商与乡村振兴领域的专项技能。
教学资源方面,学院建有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训室、国际结算虚拟仿真平台等21个实验室,配备LOGIS物流模拟软件、硕研国际结算模拟系统等先进工具,并与上海公牛电器、深圳俄速通集团等企业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实现“教学-实训-就业”全链条衔接。
师资力量与国际化培养
专业师资队伍中,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76%,包含注册会计师、经济师等职业资格持有者,并聘请外籍教师强化学生外语能力。通过“3+1”校企联合培养及国际交换生项目,学生可赴韩国庆南大学等海外高校学习,获取双学位或参与跨境贸易研究。例如,校友刘佳佳通过交换项目获得贸易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浙江万里学院,成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典型范例。
就业竞争力与社会评价
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就业领域涵盖跨境电商企业、物流公司、金融机构等。校企合作订单班(如青岛英谷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学生提供定向就业通道,部分优秀毕业生进入申通快递、保利集团等企业担任管理岗位。此外,专业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近三年学生立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68项,研究成果涉及数字贸易、ESG等领域,进一步提升了职业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