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工业学院作为甘肃省首批应用技术型大学试点院校,其机器人工程专业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大主干学科,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以机电控一体化智能系统为核心目标,聚焦机器人设计、集成与控制领域,培养具备系统分析-构建-设计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的机器人产业学院,专业形成了产教融合的鲜明特色,成为国家"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的新工科方向。
在课程设置上,专业构建了"数理基础+机电控制+人工智能"的立体化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包括:
- 机器人学导论与机器人控制技术奠定理论基础
- 机械设计基础与电气控制与PLC应用强化工程实践
- ROS机器人操作系统与计算机控制系统对接前沿技术
- 工业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融入智能化元素。这种课程架构既强调机械结构设计的工程实现,又注重智能感知与决策的算法开发,形成跨学科知识融合。
实践教学环节采用"认知-仿真-集成"的三阶培养模式:
- 在投资250万元建设的机器人应用技术创新实践中心进行基础操作训练
- 通过工业机器人结构认知站和移动机器人系统完成项目化实践
- 依托中车兰州机车等28个校外基地开展真实场景应用。专业配备8套工业机器人应用培训站、20套移动机器人平台,构建了从单元技术到系统集成的完整实训链条。
师资队伍呈现"双师双能"特色,9名专任教师中:
- 教授2人、副教授3人组成学科带头人
- 博士占比100%保障学术深度
- 5名企业导师来自贽丰机器人等知名企业
- 28名双师双能型教师兼具教学与工程经验。这种结构有效支撑了工程项目案例分析等特色课程,实现理论教学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就业方向上,毕业生主要服务于汽车制造、机械电子、新能源等领域,从事:
-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与运维
- 智能装备研发与调试
- 自动化生产线设计与管理职业发展路径涵盖机器人工程师、人工智能开发、项目管理等方向,部分毕业生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现自主创业。专业与省内重点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近年就业率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