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化学(师范)专业作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1956年创办以来已形成"本-硕-博-博士后"全链条培养体系。该专业在2025年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一,连续5届蝉联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依托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学科优势,构建了"基础-拓展-创新-发展"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近五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课题58项,化学学科ESI排名连续10年稳居全球前1%。
学科定位与培养体系凸显师范教育特色。专业以培养反思性化学教育实践家为目标,设置"三习一训"实践教学体系(见习、实习、研习、专业技能训练),通过"卓越教师计划"与中学特级教师结对培养,形成"双导师制"培养机制。核心课程包含《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18门专业课程,配套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设备总值超亿元。
课程体系架构采用三维模块:
- 专业基础模块:开设《结构化学》《仪器分析》等84学分核心课程,《数据挖掘技术与应用》入选省级精品课程
- 教育素养模块:设置《化学教学理论与实践》《微格教学诊断》等40学分教师教育课程,强化师范生技能培养
- 创新拓展模块:开发《环境催化材料》《纳米材料与器件》等前沿选修课,形成"理论-实验-应用"知识链。
实践培养机制构建四维支撑:
- 校企协同平台:与镇海中学等30余所重点中学共建实践基地,实施"真题真做"项目制教学
- 竞赛培育体系:近五年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3项、"挑战杯"全国一等奖2项
- 科研反哺教学:本科生可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年均发表SCI论文170余篇
- 国际交流通道: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等12所国际名校建立学分互认机制,55%学生参与海外交流。
就业发展格局呈现三大特征:
- 行业引领性:培养出40%以上的浙江省中学化学特级教师,包括17位正高级教师
- 岗位多样性:毕业生任职覆盖国际教育交流、环保检测、制药研发等领域
- 深造优势性:30%毕业生进入伦敦大学学院等QS前200高校攻读硕博,5人获国家公派留学资格。
该专业独创"目标达成度评估系统",对《中学化学实验研究》等核心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改革,将课堂讲授占比压缩至40%,强化案例研讨与教学反思。需注意《物理化学》等课程挂科率约12%,建议加强热力学基础训练。其"卓越教师实验班"虽配备特级教师导师团队,但要求二年级前完成《化学奥赛指导》选修,对学科竞赛指导能力要求较高。报考需关注师范类提前批录取规则,浙江省内年招生规模约120人。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