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立足国家能源战略需求,依托核工业与新能源技术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该专业以热工、力学与机械科学理论为基础,结合计算机与控制技术,培养具备能源生产、转化与动力系统研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学校核工程与新能源技术系的核心专业之一,其课程体系深度融合核能、新能源与节能减排领域的前沿技术,并与中核集团等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构建了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
一、专业定位与核心课程
该专业以核电站运行、热能动力系统设计、暖通空调工程为三大培养方向,课程设置紧扣行业需求。核心课程包括:
- 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夯实机械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解析能量转换与传递的核心原理;
- 锅炉原理与汽轮机原理:掌握火电与核能发电设备关键技术;
- 制冷原理及设备:培养新能源空调系统的设计与运维能力。通过核工程仿真实验室与热能动力实验室的实践教学,学生可完成核电站虚拟运行、暖通系统优化等实训项目,强化工程应用能力。
二、实践培养与校企合作
专业构建了"双导师制"与"项目式教学"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学生在校期间可参与:
- 企业横向课题:如广核集团的核电站设备优化项目;
- 国家级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核+X创意大赛等;
- 技能认证:考取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方向)或一级建造师证书。依托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核工程与核技术产业学院,学生可进入中核建等国企实习,参与核电站运维、新能源发电系统设计等实战项目,实现从理论到产业的贯通。
三、就业前景与升学路径
毕业生就业领域覆盖核电、火电、新能源环保、建筑装备四大方向,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主要岗位包括:
- 核电站运行工程师(年薪15-20万元);
- 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师(年薪10-15万元);
-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研发工程师(年薪12-18万元)。该专业考研录取率约20%,升学去向以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为主,研究方向聚焦核能综合利用与氢能源存储技术。
通过"核能+新能源"的双轮驱动培养模式,该专业已成为西南地区能源领域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输出基地。其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校企联合实验室的硬件支撑,以及双师型教师团队(博士占比30%)的学术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成长路径。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