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始创于2002年,是山西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开展人才培养。该专业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构建了覆盖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技术的课程体系,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特色培养路径,近5年培养服务地方数字经济发展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近3000名。下面从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实践平台等方面展开具体分析。
学科建设与专业定位方面,该专业以智能数据分析与应用、计算机视觉与物联网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2019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学科团队拥有37名教师,其中教授10人、博士21人,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及省部级课题63项。依托山西省工业与自动化产业研究院和运城市大数据与计算机视觉应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学科聚焦山西南部工业、农业数智化转型需求,科研成果转化率达30%,产学研经费累计超2000万元。
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体现为“基础+方向”的模块化设计:
- 核心课程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等硬核科目;
- 方向课程细分为Web系统开发、嵌入式系统、大数据技术三大领域,例如:
- Web前端技术与JAVA框架技术培养全栈开发能力
- 单片机技术与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强化硬件工程实践
- Python机器学习与数据分析与挖掘对接人工智能产业需求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分28%,依托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设备总值400余万元)和北京安科集团等20余家校企合作基地,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赛事中获国家级奖项68项。
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具有显著优势。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35%,含山西省青年骨干教师1人和教学名师2人,青年教师连续三年获校教学基本功竞赛理工科组冠军。实验室配备网络工程、嵌入式系统等10余个专项实验室,总面积超600平方米,可开展物联网应用开发、网络安全攻防等前沿实验。近三年获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数学建模的课堂融入方法探索》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就业方向与行业影响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主要在三大领域发展:
- 信息技术企业:从事软件系统设计、网络工程规划、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岗位
- 企事业单位:担任信息系统运维、智能设备管理等职务
- 教育科研机构:近5年有12%毕业生考入山西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学位据第三方评估显示,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在山西省信息技术产业中形成“理论基础扎实、工程能力强”的口碑,特别是在网络应用开发和嵌入式系统设计领域具有区域影响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