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大学生物科学专业作为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的重点学科,自1981年大同师范专科学校生物教育专业起步,经过四十余年发展,已形成师范教育与科研应用并重的培养体系。2020年获批校级一流本科专业,2023年成为该校首批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三个专业之一。该专业以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理论为核心,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兼具教学能力与科研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应届生考研升学率稳定在40%左右,展现出显著的培养成效。
专业定位与培养体系
生物科学专业采用“双轨并行”培养模式,一方面强化师范教育属性,设置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模块,使学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方法;另一方面注重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核心课程构建系统化知识结构。其培养目标明确划分为两大方向:为中学输送具备生物教学与管理能力的骨干教师,以及为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培养能从事技术开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种定位既延续了师范教育传统,又契合生物科技产业快速发展需求。
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
专业课程设置突出基础性与前沿性结合,主干课程包括:
- 基础理论模块: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
- 技术应用模块: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原理
- 教育实践模块:中学生物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实践教学环节占比超15%,设置10-20周野外实习与毕业论文训练,依托7个专业教学科研基地和12个实验室开展项目化教学。特别在师范能力培养中,引入微格教学、教育见习等环节,2023年认证评估显示其毕业生教学技能达标率超过90%。
师资力量与科研成果
学院拥有博士占比76%的高水平师资团队,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4人,包含山西省教学名师2人、“三晋英才”4人。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课题50余项,在SCI/EI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教师团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例如将黄花菜抗逆性研究纳入遗传学实践课,形成“科研反哺教学”的特色路径。这种教研融合模式使学生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70余项。
就业前景与发展支撑
专业通过“三位一体”就业服务体系提升竞争力:
- 升学通道: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建立研究生推免合作
- 教育岗位:近三年60%师范毕业生进入晋冀蒙地区中学任教
- 科研领域:20%毕业生进入生物制药、环境监测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2025年培养方案新增生物信息学、合成生物学等前沿课程,并计划与大同市重点生物企业共建产业学院,进一步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