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理工学院的建筑学专业作为浙江省首个中外合作双学位认证专业和温州市特色优势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建筑智造人才为目标。该专业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融合工程技术、人文艺术与数字技术,形成“精设计、强实践、聚创新”的教育主线。五年学制的工学学士培养体系中,学生需完成建筑造型基础、设计理论、技术课程与实践训练四大模块,覆盖从建筑方案设计到施工落地的全流程能力。近三年,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超95%,用人单位满意度持续保持高位,成为区域建筑设计领域的重要人才输送基地。
在课程体系方面,专业设置凸显多学科交叉融合特性。核心课程包含建筑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三大方向,例如《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与《中国建筑史》奠定理论基础,《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强化技术应用,《参数设计》《BIM应用技术》则融入智能化工具教学。设计类课程采用“真题真做”模式,引入实际工程项目作为教学案例,例如旧城改造、乡村振兴等主题,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种课程设计既保证了传统建筑教育的严谨性,又呼应了行业对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的新需求。
实践教学是专业发展的突出亮点。学院构建了“双基地”实践平台,包含9个实验室、1个省级校外实践基地及泰顺研究院等产教融合项目。学生通过古建筑测绘实习、建筑师业务实践等环节接触真实场景,例如2024届毕业设计展中,51名学生围绕“城市更新”“工业遗产改造”等主题完成作品,部分方案已对接地方政府部门。校企合作方面,与广联达科技、温州市创意设计中心等企业签订协议,推动产学协同育人,近三年学生在国家级、省部级学科竞赛中获奖超百项,形成“以赛促学”的良性循环。
师资力量支撑起专业的核心竞争力。现有教师团队中,高级职称占比68.9%,博士比例达48.2%,双师型教师超过67%。教授团队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横向课题经费累计超500万元,研究成果直接反哺教学。例如李博教授领衔的韧性城市研究团队,将建筑结构防灾理论融入课程设计;应子怡副教授主导的乡村振兴课题,指导学生完成多个县域文旅项目规划。这种“科研+教学”的双轨模式,使学生既能掌握前沿技术,又能参与地方服务项目,强化社会适应能力。
就业与升学路径体现专业培养成效。毕业生主要进入建筑设计院、城乡规划部门、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事方案设计、景观规划或项目管理,部分学生通过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进入知名建筑事务所。2024届51名毕业生中,11人考取浙江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高校研究生,考研录取率超20%,其中85.2%的上线学生成功升学。用人单位反馈显示,学生优势在于方案设计能力突出、数字化工具熟练度高,尤其在绿色建筑评估与城市更新项目中展现较强竞争力。随着国家“双碳”战略推进,专业新增的建筑碳中和相关课程,将进一步增强毕业生在新能源应用领域的就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