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航空大学法学专业自2004年获批设立以来,始终以"思想素质好、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为培养目标,形成了航空法特色鲜明的教学体系。该专业不仅注重传统法学理论教育,更强调实务操作能力和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通过与司法机关、律所共建实践基地,以及独创的"法治文化周"等活动,构建了独特的育人模式。近年来,其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稳定在68%,毕业生广泛服务于司法、行政、企业法务等领域,展现了强劲的专业竞争力。
在课程设置与培养体系上,该专业以"系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与实务技能"为核心,构建了三级课程体系:
- 基础理论课程:涵盖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等14门主干课程,夯实法学理论基础
- 航空特色课程:设置航空法、国际贸易法等方向课,凸显学校工科背景优势
- 实务实训模块:包含模拟法庭、民法实务等案例研习课,引入盈科律师事务所等业界专家参与指导特别设置跨学科平台课程,要求法学专业学生必须修读新闻学或公共管理相关课程,培养复合型知识结构。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体现"产教融合"理念:
- 校内建有正行法治文化基地(全省法治文化示范基地)和模拟法庭实验室
- 校外与东湖区检察院、西湖区法院等共建12个实践基地
- 独创"正行法学社"学生组织,定期开展法律辩论赛、模拟审判等活动
- 每年举办法治文化周,组织学生观摩真实庭审、参与法律知识竞赛。这种"理论-模拟-实战"的三级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毕业前即具备处理民商事案件、行政诉讼等实务能力。
学科建设与师资力量方面,法学系现有专兼职教师10人,其中博士占比60%,5人持有律师执业资格。团队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40余项,出版专著7部,研究成果获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4项。特别在航空法领域,依托学校航空航天学科优势,形成"航空器适航法律""空域管理法规"等特色研究方向,2023年获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开设航空法研究方向。这种"工科+法学"的交叉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在民航企事业单位法务岗位具有独特竞争优势。
在升学与就业路径上,该专业构建了多元化出口通道:
- 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5届毕业生司法考试辅导已纳入必修环节
- 研究生教育:2025年法律硕士招生涵盖航空法等方向,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联合培养机制
- 就业市场:近三年毕业生35%进入公检法系统,28%任职律师事务所,20%服务于航空类企业法务部门
- 继续教育:开设同等学力申硕项目,面向在职人员提供航空法规等特色课程。这种立体化培养格局,有效对接了新时代法治人才需求。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