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文理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自2001年设置专科、2003年升格为本科以来,始终立足基础教育改革需求,致力于培养兼具教育理论素养与信息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通过教育学与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交叉融合,构建了覆盖教育信息化全链条的课程体系,形成了"教育+技术"的双轮驱动培养模式。在2024年最新专业介绍中,其核心课程更新率达40%,实践环节占比提升至35%,毕业生就业方向已拓展到基础教育、教育技术开发、数字资源管理等多领域。
一、培养目标聚焦教育信息化建设者
该专业着力培养具备思想政治素质良好、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深厚的新型教育技术人才,强调学科基础理论与教育教学能力的双重构建。培养方案明确要求学生需掌握教学系统设计、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等核心能力,能够胜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教育信息化项目管理等岗位。专业定位从早期单纯培养电教技术人员,迭代为覆盖"卓越教师"与"技术研发者"的双重角色。
二、课程体系体现跨学科融合特色
主干学科设置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形成教育学与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有机融合:
- 教育理论模块:包含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设计等奠定教育认知基础
- 技术实践模块:涵盖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12门核心技术课程
- 媒体创作模块:设置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等创意型课程特别引入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MATLAB语言程序设计等工科课程,强化技术实现能力。
三、实践教学构建三级能力培养体系
专业构建"课程实验-学科竞赛-教育实习"的立体化实践平台:
- 基础实验层:配备电视节目制作实验室、网络技术实验室,完成年均120学时设备操作训练
- 创新竞赛层:组织学生参与iTeach数字化教育应用创新大赛,近三年获省级以上奖项23项
- 综合实践层:与宝鸡市电教馆、12所中小学建立实践基地,开展为期18周的教育实习。
四、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最新就业数据显示,毕业生主要分布在三大领域:
- 基础教育领域:52%毕业生进入中小学担任信息技术教师
- 教育技术服务业:30%任职于教育科技企业,从事教育软件研发、在线课程设计
- 教育行政管理:18%进入市县电教馆、教育电视台从事信息化项目管理特别在网站设计与开发方向,毕业生参与完成宝鸡市教育云平台等12个重点项目。
五、专业建设凸显科研反哺教学特色
教育技术系7名专任教师中,4人具有副教授职称,2人攻读博士学位。团队近三年主持省部级教改项目5项,开发《现代教育技术学》等校本教材3部。通过将农村留守儿童数字教育帮扶等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构建起"课题研究-课程开发-实践应用"的良性循环。该专业考研率连续五年保持教育学院首位,2024届毕业生中有21%考入985/211高校攻读教育技术学硕士。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