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自2022年成立智慧汽车学院以来,以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需求为导向,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定位为区域产业数字化升级的核心支撑。该专业依托广州市"智车之城"政策红利,通过"双元制"职教模式构建了"产教融合+技术创新"的育人体系,成为广东省首批实现L3级智能网联教学车实训场景的高职院校。其特色在于以网联智能安全为核心,形成了覆盖研发辅助、测试实施、生产运维的全链条人才培养闭环。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构建了"基础+核心+综合"的三层递进式教学模块。智能感知技术与应用和车联网技术及应用作为底层技术支撑,培养学生对车载传感器、通信协议等基础原理的掌握。进阶课程如基于车载计算平台的综合开发项目课程与智能汽车线控底盘装调与测试,通过真实项目案例提升工程实践能力。顶层的车载系统综合测试项目课程则采用"企业导师+仿真沙盘"教学模式,在FZMotion光学运动捕捉系统构建的1:100智能交通沙盘上,实现全域全要素精准定位和高精度稳定控制的实战训练。
实践教学体系呈现"虚实结合"的鲜明特征。实体层面配置了价值238万元的L3级智能网联教学车及电动汽车实训平台,可进行动力电池分容、线控底盘调试等23项专项训练。虚拟仿真方面,通过VR虚拟检修系统还原高压电路检测等高危场景,配合智能监管云平台实现车辆运行状态实时监控。校企合作建立的"百度apollo智车创新班"更将企业研发流程导入课堂,学生在参与小鹏汽车广州智造基地的智能座舱装调等项目时,可直接接触行业最新的电子电气架构技术。
师资团队具备"学术+产业"的双重基因。10人专职教师中包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级技术能手2人,70%的"双师型"教师具有广汽、比亚迪等企业研发经历。教研团队近三年承担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开发出符合ISO 26262标准的车载单片机应用开发课程包,其研发的智能交通沙盘系统已申请2项实用新型专利。这种"研教互哺"模式使得专业教学内容始终保持与AUTOSAR架构、V2X通信协议等前沿技术同步更新。
招生与就业数据印证了专业建设成效。2023年该专业在广东物理类专科批录取分数线达341分,年招生规模稳定在10人左右。毕业生主要进入小鹏、埃安等整车企业,从事子系统软硬件辅助开发(占比38%)、智能驾驶算法测试(占比25%)等技术岗位,起薪较传统汽车专业提升27%。特别建设的杨宪福汽车维修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世界技能大赛标准训练体系,已培养出3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形成显著的品牌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