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立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需求,以培养具备污染物处理、环境规划与管理、资源保护等核心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该专业依托江苏省重点学科平台,整合石油化工行业背景与地方经济发展特色,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培养体系,毕业生在环保科研、工程设计、政府管理等领域展现出较强竞争力。其教学体系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解决水、气、固废等复杂环境问题的能力训练,同时紧跟"双碳"战略拓展新能源环保技术方向。
在专业特色上,该专业强调行业导向与实践创新。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其课程设置紧密对接石油石化行业污染治理需求,例如在油气储运安全、化工废水处理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学生不仅掌握环境微生物学、污染控制工程等核心理论,还需完成工程制图实训、污染物监测实验等40周左右的实践环节,强化工程应用能力。此外,专业与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等机构共建实验室,提供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使教学场景高度贴近真实环保项目。
课程体系构建体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特点。主干课程包括:
- 环境工程原理(涵盖流体力学与传质过程)
- 水污染控制工程(聚焦工业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涉及VOCs治理与碳排放核算)
-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结合循环经济政策)
- 环境影响评价(融入GIS与大数据分析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专业新增环境经济学与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培养学生从政策法规、成本效益等维度系统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这种"技术+管理"的双轨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能胜任污水处理厂工艺优化,也可参与区域生态红线划定等宏观决策。
学科支撑体系凸显科研反哺教学的优势。依托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环境科学与工程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专业教师团队包含国务院津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人才等高层次学者,近五年承担5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土壤修复等领域取得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学生可通过油气储运安全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参与实际课题,例如开发等离子体催化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这类经历显著提升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就业前景呈现多元化发展路径。约35%毕业生进入生态环境局、环境监测站等政府部门,从事环境执法与规划;40%任职于中石油、北控水务等企业,负责环保设施运维与EHS管理;另有15%选择攻读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硕士学位。专业特别强化石油石化行业就业特色,与中国石化合作开设"绿色化工"微专业,毕业生可快速适应炼油厂烟气脱硫、化工园区应急管理等岗位需求。近年随着"无废城市"建设推进,在危废处置、环境咨询等新兴领域创业的毕业生比例逐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