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西省第一所省属公办本科职业大学,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以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使命。其装备智能化技术专业(专业代码:260201)立足智能制造产业升级需求,构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培养体系。该专业不仅聚焦人工智能与机械电子技术的深度融合,更通过校企协同模式打造“工匠精神+信息素养”双核驱动的特色教育路径,成为装备制造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以职业本科教育为载体,面向设备工程技术人员和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群体,着力培养掌握机械、电气、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等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学生将具备装备智能化技术改造、智能装备研发、智能车间设备管理等核心能力,最终获得工学学士学位。课程设置特别强调数字化技能与现代工具应用,例如引入工业App开发与应用、机器视觉应用等前沿技术模块,确保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
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专业课程分为基础理论与技能实训两大板块:
- 核心理论课程:包含传感器与智能检测技术、装备数据采集与监控、智能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装备及系统等,着重夯实学生的跨学科知识基础;
- 专项技能课程:设置工控组态及现场总线技术、智能装备电液控制技术等特色模块,强化对智能制造场景的适应能力;
- 创新实践课程:通过工业网络应用、人机交互技术等课程,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与校企协同
该专业依托6600平方米实训基地和1800万元设备投入,构建了覆盖全产业链的实践平台。学生需完成三个阶段实训:
- 基础技能训练:在电梯虚拟仿真实训室、液压实训室等场所进行设备操作与维护;
- 专项能力提升:参与智能装备边缘计算、装备智能化改造等综合性项目;
- 岗位实战演练:通过徐工集团、中铁集团等20余家企业的校外基地,开展智能装备研发、技术改造等真实项目实操。这种“校内模拟+企业实战”的双轨制培养模式,使毕业生上岗适应期缩短60%以上。
就业前景与行业认可
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于通用装备制造和专用装备制造领域,就业岗位涵盖智能装备设计、安装调试、技术管理等核心环节。特别在智能车间设备管理和装备智能系统开发方向,岗位需求年增长率达15%。行业反馈表明,学生因具备装备数据采集与监控、工业App开发等实操技能,在智能制造系统维护和数字化车间运维领域展现出显著竞争优势。近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部分优秀学生入职半年内即晋升为技术主管。
通过“理论+实践+创新”的三维培养体系,该专业已成为区域智能制造人才输送的重要通道。随着国家“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的推进,其装备智能化技术改造人才培养模式将持续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