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自2007年设立以来,始终以教育信息化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学校理工科优势,通过跨学科课程设计与创新实践平台,培养既懂教育规律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推进,其课程体系持续优化,毕业生在软件开发、数字媒体、教育管理等领域的竞争力显著提升,就业范围覆盖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定位于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聚焦数字化教学环境与资源的开发能力培养。其核心目标是塑造具备政治思想素质与人文科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要求毕业生不仅能设计信息化教学过程,还能引领教育技术领域的创新实践。培养方案特别强调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双重提升,通过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和教学系统设计等课程,使学生掌握从理论到应用的全链条能力。毕业生五年后的职业发展预期包括成为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技术骨干或科研带头人,具备持续跟踪学科前沿的终身学习能力。
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专业课程采用“教育+技术”双主线结构,覆盖三大知识模块:
- 教育理论基础: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导论等,奠定教育规律认知基础;
- 信息技术技能:涉及图形图像处理、Web应用开发、数据库原理等,培养软件开发与媒体设计能力;
- 创新实践模块:通过STEM教育与创客机器人、Scratch图形化编程等新兴课程,强化技术解决教育问题的创新能力。
核心课程如平面设计、网站设计与开发、移动应用程序设计等,均配备实验室实操与项目制学习。学生需完成160学分的课程体系,其中实践类学分占比超过30%,包括教育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这种设计使学生既能掌握数据结构、Python程序设计等技术工具,又能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优化教学场景。
培养特色与就业方向
专业建设突出“技术+教育”融合特色,形成五大培养路径:
- 教育软件工程方向:侧重教育平台开发与系统管理,毕业生可进入计算机科技公司或教育机构从事软件开发;
- 数字媒体方向:聚焦影视制作与新媒体运营,就业领域涵盖广告公司、文化传播企业;
- 信息技术教育方向: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及教育机构培训师;
- 教育管理方向:面向教育资源中心和企业培训部门,提供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
- 学术深造路径:支持攻读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等硕士学位。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的信息技术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及事业单位。典型岗位包括教育软件工程师、新媒体运营专员、信息技术教师等,部分学生进入腾讯、字节跳动等头部企业从事产品设计与开发。
竞争优势与支持条件
作为广东省教育技术学专业排名第7的高校,该专业依托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35个实习基地,构建了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学生可参与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教育信息化创新项目等竞赛,近五年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0余项。学费标准为5710元/学年,属于公办院校中性价比突出的选择。此外,专业推行“AI+师范技能”培养模式,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学能力训练,如使用动态数学软件、微课制作工具提升课堂设计水平。
这一培养体系不仅响应了国家智能教育战略需求,也为学生提供了从技术应用到教育创新的完整能力框架,使其在智慧教育环境构建、数字资源开发等场景中展现独特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