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立足乡村振兴与社会治理现代化需求,构建了"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该专业通过"校地联动"模式深度融入区域发展,将课程教学与基层治理场景相衔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基层服务人才培养路径。从政务实践到社区改造,从养老关怀到环保行动,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锤炼专业技能,其培养成效在辽宁省内具有示范效应。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聚焦社区工作实务与现代治理技术的融合创新。核心课程包括《社区建设与发展》《民事调解实务》《居住物业管理》等,特别强调信息处理能力与政策执行能力的培育。例如学生需掌握贫困档案数字化整合技术,通过"你听我说"心理疏导训练提升沟通技巧。这种课程设计使毕业生既能处理传统社区事务,又能运用大数据手段优化服务流程,适应智慧社区发展需求。
实践教学模式呈现"双轨并行"特征:
- 校内实训基地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仿真工作场景,配备智能管理系统模拟社区治理流程
- 校外实践网络覆盖省内外30余个实践基地,从沈阳翟家村到湖南石联村形成跨区域实践矩阵
- 实施"项目制实践",如参与中共沽源县委宣传部秧歌巡演策划,将传统文化传承纳入社区服务范畴
就业导向精准对接基层治理岗位需求。毕业生主要服务于社区委员会、社会福利机构及物业公司,近年新增乡村振兴专员等新兴岗位。典型就业单位包括铁西区大清街道办、营口奥雪食品公司等,部分学生通过"三支一扶"计划扎根偏远地区。数据显示,该专业就业满意度达4.5分,用人单位特别认可学生的档案管理能力和活动策划水平。
育人成果体现在"服务学习"理念的深度贯彻。学生团队曾获辽宁省挑战杯红色专项一等奖,其"垃圾分类新时尚"项目推动3个社区建立智能回收体系。2025年寒假实践中,贾茗慧同学在沈阳翟家村开展环境整治宣传,创新采用"方言+普通话"双版本传单,这种在地化服务策略受到省文明办通报表扬。专业建设的"社区工作者能力标准模型"已被辽宁5所高职院校借鉴推广。
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背后,是政校行企协同机制的有效运作。专业教师团队包含社区书记、民政干部等实务导师,校企共建的《智慧社区服务规范》成为地方标准。值得关注的是,该专业正在探索"社区微创投"教学改革,鼓励学生设计小额公益项目,通过路演争取实践经费,这种创新机制使专业教育与社区真实需求实现动态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