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自2001年开设本科以来,立足基础教育需求,构建了以地理教师培养为核心、兼具科研与实践能力的育人体系。专业依托35年办学积淀,形成“老中青结合”的师资梯队,拥有23名专任教师(含10名博士),并建设了涵盖遥感实验室、气象观测站等800平方米的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全方位进阶式”培养模式,该专业已为省内外输送近千名中学地理骨干教师,近三年考研平均录取率达20%,就业质量持续提升。
课程体系突出学科交叉与实践导向,构建了三大课程模块:
- 自然地理基础模块:包括地质学、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注重野外考察能力培养,每年组织学生赴三清山开展3周野外实习。
- 人文地理拓展模块:设置经济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强化区域发展分析能力,课程内容融入古村落研究、旅游资源开发等地方特色课题。
- 技术方法应用模块:重点开设GIS技术与应用、遥感导论、无人机测绘,配套40台高性能计算机及ENVI、ArcGIS等专业软件,实现理论教学与行业技术同步。
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双链驱动”特色:
- 教育实践链:通过微格教学训练、师范技能竞赛,联合上饶一中等12所中学建立UGS协同实践基地,聘请中学名师指导教学设计,近年学生在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获4项国家级奖项。
- 科研创新链:推行导师制科研项目,近五年指导学生获39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其中国家级4项),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典型案例包括曾欢同学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实现本硕博贯通培养。
专业建设深度融入地方发展,与三清山管委会、望仙谷景区等单位共建7个博士工作站,开展景区规划、生态保护等横向课题。这种“校地共育”机制使毕业生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展现突出竞争力,2022届75名毕业生中50人直接考取编制,部分已成为市级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面对地理信息技术的革新,专业正筹备申报遥感科学与技术新专业,推动传统地理教育向数字地理转型。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