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立足广西地域特色,以重金属污染防治和环境生态修复为核心方向,形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自2015年设立以来,依托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学科优势,聚焦桂西北地区有色金属矿区污染治理、流域水土保护等领域,通过校企合作和工学交替模式,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其办学特色既体现在对地方环境问题的精准定位,也展现在实验平台建设和学科竞赛成果中。
一、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凸显地域需求
河池学院环境工程以广西有色金属矿区重金属污染治理和龙江河流域生态修复为教学重点,构建了覆盖环境污染控制、环境监测与管理两大方向的专业课程群。核心课程包括分析化学、环境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等理论课程,同时设置环境工程制图、污水处理仿真实验等实践环节。课程设计中特别强调化学分析方法和工程原理的融合,例如《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两门课程被列为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中融入重金属污染检测案例,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平台与科研创新支撑人才培养
专业拥有价值5000万元的先进实验设备,包括等离子质谱仪、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大型仪器,并建设了AAO污水处理半实物仿真工厂等特色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参与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环境监测技能大赛等赛事,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成果,近年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十余项。科研方面,教师团队主导的广西蚕桑生态学与智能化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承担了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围绕地方资源开发与污染治理产出SCI论文120余篇,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前沿课题的机会。
三、就业路径与职业发展多元贯通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政府环保部门、环境工程设计院及工矿企业,从事环境监测、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等工作。专业通过校企共建的教学科研基地,与河池市生态环境局、广西保利环境监测有限公司等20余家单位建立合作,定向输送人才。对于深造方向,学生可报考本校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或进入国内外高校攻读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职业发展路径包括:
- 工程技术类:环保工程师、环评师、污水处理项目经理
- 管理咨询类:环境规划专员、EHS管理师、环保政策研究员
- 科研教育类:高校教师、环境检测技术研发人员
该专业通过“1+1+1”培养模式(1年理论学习、1年实践、1年论文),确保学生掌握环境工程设计与运营、污染治理技术研发等核心技能,近五年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部分毕业生进入省级环境监测站或大型环保企业担任技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