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自2002年首届招生以来,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已成为川南地区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该专业依托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布局和宜宾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优势,形成"厚基础、重应用、促创新"的培养理念,构建起覆盖电子信息全产业链的育人体系。数据显示,目前在校本科生规模达1200余人,联合培养研究生14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在智能终端产品设计、信号检测等领域具有显著影响力。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紧扣区域产业需求。以服务四川省"5+1"产业体系为导向,重点培养具备信号检测、信息处理和电子产品质量检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设置上强化"新工科"特色,构建"基础理论+工程实践+创新训练"三层级课程模块,其中EDA技术及应用、单片机原理等核心课程获评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创新实施"学科竞赛牵引"培养模式,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奖项近300项,形成以赛促学的良性循环。
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呈现三大亮点:一是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智能终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二是拥有电子测试技术产业研究院等4个专项实验室,三是设立市级众创空间开放创新实践平台。这些平台配备价值超千万元的微波暗室、蓝牙认证测试系统等先进设备,支撑学生完成从电路设计到产品检测的全流程实训。特别在产教融合方面,与四川时代、大族激光等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开发16门校企共建课程,实现"课堂进车间、项目进课程"的教学改革。
师资团队构成体现"双师型"特色。现有专任教师5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42%,博士学历教师占比40%,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国防创新项目等科研课题83项,发表SCI/EI论文115篇,获授权专利50余项。青年教师培养成效显著,涌现出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获得者等教学骨干。这种"科研反哺教学"的模式,确保专业教学内容始终紧跟5G通信、集成电路设计等前沿技术发展趋势。
就业质量与产业需求高度契合。毕业生主要流向三大领域:电子信息类企业(占62%)、科研院所(占18%)、教育机构(占12%)。在宜宾本土就业比例逐年提升,近三年为地方输送智能终端质检工程师、嵌入式系统开发工程师等紧缺人才300余人。典型就业单位包括中国移动研究院、四川康佳智能科技等,部分优秀毕业生进入华为、中兴等企业研发部门。专业还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与西华大学等高校合作开设硕士培养项目,为学生深造提供畅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