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的数控技术专业作为其传统优势学科,始终紧扣装备制造行业的技术革新需求。该专业自1993年成立以来,依托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和辽宁省品牌专业的双重定位,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在“双高计划”和国防科技工业实训基地的支持下,专业持续优化培养方案,致力于为航空航天、船舶制造、高端装备等领域输送具备多轴加工技术和数控设备维护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下将从培养路径、核心优势及发展前景三个维度展开具体分析。
在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方面,专业强调“德技并修”的育人理念。课程设置覆盖机械设计基础、数控编程与加工、CAD/CAM技术等核心模块,同时融入单片机控制和工业机器人应用等前沿内容。教学团队包含省级教学名师和行业专家,通过“教学产品导向”的实训模式,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例如,与北京发那科共建的先进制造技术特训班,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FANUC系统操作等企业级技能。
实践教学资源的投入是专业的突出亮点。学院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数控实训基地,配备价值超2000万元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和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实训项目涵盖从数控机床装调到复杂部件多轴加工的全链条能力培养,学生可通过省级职业技能大赛检验技术水平。2023年数据显示,该专业学生在数控多轴加工技术赛项中获奖率达85%,体现了教学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就业竞争力方面,专业毕业生展现出“多元岗位适配性”。主要就业方向包括:
- 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如沈飞集团、大连船舶重工,从事数控编程与工艺设计
- 智能运维领域:承担数控设备故障诊断与PLC系统维护
- 技术管理岗位:依托车间管理和机电设备维修课程积累晋升优势近三年就业率稳定在98%,部分优秀毕业生进入军工企业参与航母部件加工等国家级项目,印证了专业培养的实战价值。
面对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专业通过“双高计划”建设持续迭代人才培养方案。新增的多轴加工技术和工业互联网应用课程模块,强化了学生在数字化孪生和智能产线运维方面的能力储备。与中船重工等企业共建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更将技术研发与教学创新有机结合,确保教学内容始终领先行业标准。
选择该专业的学生需关注两个发展机遇:一方面,专升本通道的拓宽使超过80%的毕业生可升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本科院校;另一方面,国际交流项目的推进,如与泰国博仁大学合作培养,为有志于海外发展的学生提供跳板。这些举措共同构建起“学历+技能+国际化”的立体成长路径,使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的数控技术专业成为区域高端制造人才培养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