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作为该校首批独立招收本科生的专业之一,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已形成"厚德、明智、博学、力行"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广东省特色专业优势,构建了"学科交叉、模块教学、实践导向"的培养模式,既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又强调师范技能与法治应用能力的融合,为新时代基础教育输送兼具政治素养与教学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在课程体系上,专业采用五大模块化设计:
- 中华文化与全球视野模块包含中西方哲学比较、国际关系等课程,拓展学生全球思维
- 法律道德与宗教模块通过宪法学、伦理学等课程强化法治思维
- 科技与社会模块设置文科高等数学、市场经济理论等跨学科课程
- 自我与人文模块融合哲学理论与文学艺术经典
- 语言与逻辑模块重点训练批判性思维与双语表达能力。这种"宽口径、厚基础"的课程结构,使学生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知识网络。
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三位一体"培养路径:
- 校内建设微格教室开展教学技能实训
- 校外建立中小学实践基地进行教育见习与实习
- 通过"卓越教师实验班"实施分类培养
特别在2013年启动的卓越教师计划中,创新采用"高校+中学"协同育人机制,邀请中学名师参与课程设计,使师范生提前接触真实教学场景。数据显示,该专业2023年在广东招生时,物理类与历史类均要求"再选思想政治"科目,凸显专业对政治素养的硬性要求。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
• 基础教育领域:65%毕业生进入中学担任政治课教师
• 党政机关:15%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宣传、组织部门
• 高等教育:10%攻读硕士研究生后从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
• 企事业单位:10%在国有企业从事党建与人力资源工作。值得关注的是,该专业2023年从政法学院整体划转至马克思主义学院,进一步强化了"马院办马专业"的学科归属优势。
在专业建设层面,肇庆学院通过"双轮驱动"战略提升培养质量:
理论教学方面,持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等核心课程内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融入教学;
实践创新方面,构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双矩阵,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模拟政协提案等特色活动。作为广东省首个获得"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其毕业生在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连续五年保持98%以上。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