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方向。吉利学院依托计算机学科与商科优势,结合吉利集团产业资源,构建了一套融合技术与管理的创新培养体系。该专业以“懂数据、懂技术、懂商务、懂管理”为培养目标,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和产教融合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从课程设计到师资配置,从技术支撑到就业导向,这一专业展现出鲜明的跨学科性与应用型导向。
学科交叉性是该专业的核心特征。课程体系涵盖计算机科学、管理学和经济学三大领域,例如学生需掌握Python编程、数据挖掘算法等技术工具,同时学习商务数据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等商业逻辑。这种设计打破了传统学科壁垒,通过大数据实验平台模拟真实商业场景,例如物流配送调度系统、证券量化交易系统等实际项目的开发实践。这种“技术+业务”双轨并行模式,使学生在解决复杂商业问题时能灵活运用数据建模与管理决策的综合能力。
在实践教学层面,吉利学院构建了多层次的技术支撑平台。一是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包括覆盖全校的物联网感知系统、云桌面机房和智能决策分析平台,为数据采集与处理提供真实环境;二是虚拟仿真实验室,通过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模拟商业决策场景;三是校企联合项目,如参与国家电网信息化平台建设、央企数据治理等实际案例。这些资源形成从理论学习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闭环,确保学生掌握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
师资团队的复合背景强化了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专业负责人牟峰教授主持过四川省科技支撑项目,研发的证券交易系统已投入实际应用;李程飞教师具有15年企业数字化经验,曾主导多家央企信息化体系建设。教师团队中双师型比例超过60%,既包含发表EI论文的学术研究者,也有持有CPDA数据分析师认证的行业专家。这种“学术+产业”的双重基因,使课程内容始终紧贴技术前沿与市场需求。
该专业的就业导向具有显著优势。毕业生可胜任商务智能分析、数据运营管理等岗位,就业范围涵盖互联网公司、金融机构及智能制造领域。依托吉利集团的产业生态,学生可直接参与智能网联汽车数据治理、出行大数据平台开发等项目,部分课程学分与企业实习深度绑定。近三年数据显示,超过30%的毕业生通过校企合作通道进入吉利生态链企业,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衔接。
从技术基础设施到产业资源对接,吉利学院通过系统化的培养方案,将大数据技术框架与现代管理理论有机融合。这种培养模式不仅响应了国家“数字中国”战略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通过教育大脑的智慧化建设,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